论语篇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18 07:54:14

论语篇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写作被认为是最难培养的语言能力之一。语篇写作教学模式则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施语篇写作教学法,将语篇写作教学和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以及其他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篇构建策略,全面提高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语篇写作教学;语篇意识;语篇策略;教学模式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写作被认为是实用性最强、综合知识面最宽、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的通过率逐步提高,但写作题的得分情况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学生的写作水平低下,表现为作文内容贫乏,思想表达不清楚,中心不突出;连贯性差,缺乏一致性;语言干瘪,语言错误多和典型的汉语式的篇章结构。英语写作教学一直被公认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感到无章可循,多练不见其得,教师感到技穷,除布置作文外别无他招。而目前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依然是由部分到整体、自下而上的以语法为中心的结果中心法的教学模式(product-focused approach),即以学生最后完成的作文为教学重点,对其写作过程则不做过多地参与或指导,教学步骤一般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单独完成,教师批改和讲评。且由于长期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教师在作文中只是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强调词汇和语法等难点的讲授,重视句子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文的批改也经常是停留在检查语法、拼写和句子的正确性水平上,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而且受教学大纲和学校课时分配的影响,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师和学生都为了通过考试而不得不临时抱佛脚,突击训练,典型的写作应试教育就应运而生。

一、我国写作教学研究的现状

受社会学习英语的热潮以及学生对大学英语的重视的推动,外语教学界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也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国内有关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的内容包括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语篇特征、语言特征、影响写作能力的因素、写作教学与写作测试方法等。最近的研究则更多地集中于语篇写作教学的探讨上,从教的方面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语篇和文体意识,作文评改对作文的影响;从学的方面探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从考的方面讨论如评分标准等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从英汉对比方面如中美大学生作文比较,思维模式差异与英文写作,或深入调查影响作文能力的种种因素,或是积极探索写作教学新思路。所有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事实却是学生总体的写作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即使通过了四、六级却依然不会写或者即使写出来了却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写,这与其多年学习英语的现状极不相称。而学生英语作文中的突出问题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皆是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研究表明,汉语写作能力、英语表达和词汇知识能力及英语语篇知识领会能力的高低、对文章总体的构思以及内容的连贯、主题的表达等方面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就如何构建语篇写作教学模式,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篇写作意识和锻炼他们的语篇写作策略进行过探讨,事实上,通过实施语篇写作教学,构建语篇写作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则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关于语篇写作教学构建的探讨

(一)培养语篇写作意识,锻炼语篇写作策略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写作的结构特征则反映了他们母语的思维模式特征。而学生在大学期间仍然沿袭中学时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形成有效的正确的语言学观,也没有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思维模式则仍旧停留在词汇和短语、句子等较低的语言层次里,没有上升到语篇层次。

实施语篇写作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text awareness)。篇章意识指在句子意识、段落意识基础上发展成的连段成篇而写出符合以上要求的篇章的认识和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把篇章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材料有机结合的整体,以段落作为谋篇考虑的基点,学会如何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内容做出篇章的布局:线索明晰、主次分明、轻重得体、详略得当、先后有序。语篇意识会反映在作文的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上。篇章策略是指篇章作者在篇章生产中根据交际目的对篇章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语篇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的,语篇的内容决定了语篇的结构,不同的谋篇布局策略( strategies)和不同的语篇体裁体现为不同的语篇结构模式,通常语篇体裁会决定语篇模式,决定篇章内部的形式及内容结构。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英语语篇的体裁、结构特点以及同汉语篇章模式的主要差异,增强对语篇体裁结构和认知模式的敏感性,尽量排除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作文的干扰,用符合英语习惯的思维模式去构建英语语篇结构。学生只要挖掘出语篇体裁的原形(stereotype)以及这些语篇体裁原形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如结构特征、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等,就会很快据此想象出相应的篇章模式,从而形成写作过程中的图式。

(二)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构建语篇写作教学模式

语篇既是一个静态的成品(product),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rocess)。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它是怎样从系统中派生出来,以及它为什么具有它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语篇分析教学按照语篇分析的模式,从语篇整体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题(to learn the text as a whole),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路线、段落推进方式、细节的布局安排等,让学生既能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要点及其信息建构方式,又能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认知各种语言现象,进而从语篇上尽量多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逐步培养其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语篇写作教学以语篇单位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分析各种不同语篇单位的结构模式,使学生了解语篇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各种衔接、连贯手段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语篇构建策略,从理性认识和宏观把握的高度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形成以语篇单位为要素的结构式描写能力。

语篇写作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黄国文(2002)的模式进行(见图1),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即从写作所体现的宏观文化语境到情景语境,再到语篇、语义,最后到具体写作语言使用的顺序,按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而且在分析不同体裁的语篇时有不同的侧重点。语篇宏观分析方面从语篇形式和内容入手,结合语言使用的环境来理解和掌握语篇,主要分析谋篇布局,包括语篇体裁、语篇结构、语篇模式、主位推进模式和文体风格;学生要学会分析篇章的整体形式和其功能,学会如何开篇、发展、收尾,如何使篇章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感,整个篇章有何特点,主要观点如何贯穿,篇章前后如何照应,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文体风格和语言形式来使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述更清晰等。语篇微观分析方面主要看遣词造句,包括衔接方式、修辞手段、句法和措辞等。要学会分析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学会如何连接句子,如何构成段落和篇章给读者以顺理成章的感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语篇进行全面的把握,既要关注作文篇章结构的统一性(unity),又要关注篇章的连贯性(coherence),做到内容中心思想明晰(clarity),段与段之间有照应,篇章整体有较大的效用(effectiveness),语篇和句子两个层次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结合写作要求的文体意识,写出合目的、合规则、具有可达性、句子表达清楚和段落组织合理的文章来。而教师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语篇教学的关系,强调在作文中应该把握的基本篇章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篇章模式及相应的主位推进模式和衔接及连贯技巧,将词汇语法学习放在篇章层次进行,为学生打好良好的语言基础并进一步提高语篇教学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语篇,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讲评模式,实施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鼓励学生互评(peer rating),让学生通过写作和作文讲评、互评对语篇进行宏观和微观把握。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语篇来分析和讨论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单词、语法和语义使用错误、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要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优秀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和借鉴,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所采取的语篇策略,从而提高布局谋篇能力。

(三)语篇写作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但是语篇教学理论也绝非完美无缺,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大学英语的语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发现这种教学方法非但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减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畏缩感。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结合当前写作教学研究的现状,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同语篇教学模式相结合,实施过程教学法(process-focused approach),把关注重点由写作成果转向文本创作的写作过程,将“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两种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采用内容与语言形式并重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和学生的需求置于师生教学交互的中心,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充分考虑和调控学生的认知,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从语篇分析的高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陆振惠(2003)也认为语篇分析用于写作教学应注意必须让学生参与分析过程。

(四)篇章写作例范和模仿性写作相结合,大量练习

对语篇进行动态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作者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有更深刻地了解,从而可以模仿写出更地道的英语作文来。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教会学生从语篇结构入手,以语篇单位为写作脉络,通过不同类型的段落及篇章写作范例和课后进行模仿性写作,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学会利用语篇单位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提高语篇分析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篇章意识的培养则可以融入由简单到较为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中。首先在句子层次围绕句子的完整和连贯,学会如何连接句子,如何构成段落和篇章;重点则放在语篇的构建上,关注篇章的整体形式及其功能,关注篇章的连贯性、整体感、文体风格和语言形式,进行大量典型的篇章写作例范和模仿性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篇建构和主位推进等语篇写作能力。

(五)语篇写作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绝不可能仅依靠写作课上老师的讲解或有限的作文练习,更主要的是靠课外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实践。在写作教学中要结合语篇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将写作与听说、阅读、翻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篇写作意识。教师课堂上重点结合听说、阅读练习和讲解或典型范文进行篇章模式分析,重点分析听说、阅读材料所体现的特定语篇体裁及其所使用的篇章模式、主位推进模式等篇章策略。通过大量而广泛的听说、阅读训练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全面把握语言的语义、语境、语篇的体裁结构、表现形式、表现风格及表现手段及语篇寓意和文化内涵,熟悉词语、句子与篇章结构的组织方式和写作建构技能,形成固定的语篇认知图式;同时做大量的语篇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做到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构思时会下意识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相关的结构信息中提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来构建篇章框架。此外,语篇写作教学应冲破传统观念和考试效应的束缚,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融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语篇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外语写作教学作为语言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流畅的表达思想的能力,写作不仅在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等知识上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学生有语篇能力和语篇结构――语义连接能力。通过实施语篇写作教学,改变了过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很多学生通过策略意识的培养和实践中的写作训练,都会形成有意识地用英语的篇章模式扩展段落、谋篇布局,能写出内容贴切、结构清楚、布局严谨的作文来,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语篇写作教学将语篇知识和技巧、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讲授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2]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

[3]方琰,方艳华.以语类为基础的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4]高芳.篇章意识与写作教学[J].福建外语,2002,(3).

[5]韩玉书.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再探讨[J].外语界,1992,(3).

[6]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7]简庆闽,陆建平.关于大学英语考试写作部分标准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8]]刘海量,刘亚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基本构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

[9]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8,(4).

[10]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上一篇:VB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