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的一条“鲶鱼”

时间:2022-10-18 07:53:15

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的一条“鲶鱼”

1969年,美军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

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犹他州大学中的4台主要计算机连接了起来。在这里,互联网迈出了改变世界的脚步。

用中国互联网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的话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产业产生颠覆性、冲击性的影响。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生产力会促进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模式的产生,这使得老百姓从中受益,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金融,这个“高墙”后的世界,注定要与互联网碰撞出火花,两者融合所产生的互联网金融大有“以无厚入有间”,“重构”传统金融行业之势。

“襁褓”中的巨人

马化腾、马明哲、马云宣布腾讯、平安、阿里合力成立互联网金融公司,携手试水互联网金融领域,网上卖保险;京东不甘示弱,涉水互联网金融,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阿里巴巴亦向温州以外江浙沪地区的B2B普通会员开放信用贷款业务;腾讯则宣布打通旗下财付通与移动产品微信的应用通道,未来将实现二者的转账等一系列的业务结构调整;而面对民间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涉足金融服务,广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商业银行业也纷纷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战略,以应对业务渗透的挑战,中国银联更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可信服务的移动支付平台及手机钱包业务,首次实现了银行与通信业间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金融行业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增长27.40%和29.46%。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36.74亿笔,金额1060.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06%和28.89%;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86%和317.56%。

而《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并突破18万亿元。这些数字无疑传达出一个信息,在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由电子商务引发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仍以强劲的速度在增长,初生的互联网金融已展现巨人之姿。

“对面”的缺陷

趋利避害,无疑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如果一项金融制度、一种金融产品,能受到大众欢迎,一定是它的“对面”有欠缺,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013年,中国金融资产达171.53万亿元,利润1.58万亿元。在垄断所带来的巨额利润面前,传统金融巨头竞争压力不足、创新动力不够,需要“外来者”搅动这一潭死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倒逼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而利率市场化恰恰是金融体系深度改革的节点,所以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性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如是说。

一直以来,金融企业为大企业服务、为富人理财的不良倾向并不鲜见,这也长久为人所诟病。如何转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式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小微企业有更广泛的渠道获得融资,中低收入群体也拥有了低门槛的财富管理机会。这背后,是互联网金融所强调的“一切为客户考虑”的市场化思维――你需要什么,我创造什么。这样的特点,让互联网金融成为了金融市场的一条“鲶鱼”。

这些,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基因”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互联网金融把客户体验的快捷、灵活、高效放在首位,就如同“电商模式”对传统店铺的颠覆一样,形成了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变革,逐步呈现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三代金融业态。

“良药”苦口不致命

一些媒体评论员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不仅不是普惠式金融,反而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与“寄生虫”,将扰乱金融秩序,动摇经济基础。

果真如此吗?

以余额宝为例,假设利率稳定在6%,如果50000元放一周收益为:50000×6%×5/365=41.10元(因为买入当天和赎回当天不计利息所以只有5天的收益),但资金占用7天,换算成7天年化收益为4.29%,且事实上不能保证收益稳定在6%。这个例子证明了“宝宝们”不适合追求高收益的短期投资,而传统商业银行的长期投资产品收益在这一水平的并不少。就目前看来,类似理财产品理财门槛低、灵活性高是用户最为看重的因素,针对人群也是理财起点相对较低的年轻人。对于普遍年纪偏长、资产能力相对偏高、形成了长期投资惯性的传统金融产品用户并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谈到这一问题时说道,“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产品的一种新型的创新工具,但充其量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对金融领域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但起不到颠覆,更起不到替代性的作用。”

互联网的平台优势确实十分巨大,金融机构需要认真研究。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金融业的核心是风险管理,有效的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金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引入负面清单模式,将不能从事的活动明确列出,这也确保了其不会从“良药”变为“毒药”。

上一篇:对基坑支护常用方法合理应用的探讨 下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悬上法律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