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单的电子化管理

时间:2022-10-18 07:07:43

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单的电子化管理

摘 要 随着电力营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目前加强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的要求,并提出了加强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营销 工作单 电子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大营销”体系建设的要求,电力营销业务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工作单管理中,有很多业务需要和客户通过工作单的方式进行交互,目前部分工作单已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但还有不少工作单没有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管理,不但影响系统信息的真实性,还影响到营销工作的有效管控、监督考核和水平提升。因此,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是深化电力营销智能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的要求

目前,部分营销业务工作办理时,需要手工填写纸质工作单,其中很多信息是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现有的,但无法从系统中打印出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没有的信息也需要先手工填写,然后录入系统,造成重复录入,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手工填写容易出错,影响工作质量。

营销工单电子化管理是“大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营销基础精细化管理水平、优质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与效益,加强和完善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非常有必要。

一是提升工作单管理的规范性。将原有的纸质工作单转换为电子表单,并以电子表单作为工作依据,通过电子表单进行信息填写与流转控制。按照电子表单进行作业,未收到电子表单的不允许进行业务的处理。

二是增强工作单电子化管理水平。将电子表单信息自动转换为营销系统的业务信息,保持电子表单与营销系统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实现营销系统业务信息与电子表单信息的互相转换,电子表单与营销业务的无缝整合,避免信息的二次填写。

三是完善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工作单管理中,对于审批签章流程,可采取适用的工作方式完成,如采用电子签批,进行电子盖章与电子签名,并进行有效性认证。对于打印出交给客户的电子表单,可采用二维码管理技术,自动对应电子表单与纸质工作单,同时客户可以通过二维码登陆互动网站查询工单进度。

二、加强营销工作单电子化管理的措施

(一)梳理工作单电子化管理内容。

按照电子化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营销业务进行梳理,将原有的纸质工作单进行电子化,实现电子表单填写完的内容可以便捷流转到下一环节,可随时在工作单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表单的调阅与填写。在业扩报装环节,需进行电子化的工作单包括用电申请书、业扩报装申请资料清单、客户用电需求表等;在业务变更环节,需进行电子化的工单包括用电业务需求表、营销业务工作单、用电业务需求表登记台帐、营销业务工作单登记台帐等。此外,在计量、抄核收等业务工作中,也有许多工作单需要进行电子化升级。

(二)实现电子化表单信息自动转换。

一是建立电子化表单转换规则。配置电子化表单信息与营销业务工作单内容的转换规则,根据表单填写内容,实现与业务环节内容的配置与转换。

二是实现电子工作单信息转换与自动填充。根据填写完成的电子表单,按照配置规则自动将电子表单自动转换为对应业务环节的业务信息。减少纸质工作单信息内容重复录入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工作量,增强工作单信息的准确性。

(三)开展二维码现场电子工单管理。

一是启用二维码管理模式。根据业务使用需求,对现场相关业务工作单进行二维码管理,明确二维码包含内容,制定相关加密规则,实现二维码按照业务内容、工单编号的自动生成。管理系统可根据关联二维码进行工单的自动检索,客户可以通过二维码自动切换至互动网站查询工单办理进度信息。

二是规范二维码的管理运用。根据客户经理负责的现场工作任务自动生成现场工作单,现场出发前打印现场纸质工作单,自动生成工作单时间戳。现场填写纸质工单并返回办公室后,在系统扫描工单上的二维码、自动切换至工单录入界面进行电子化工单信息的录入,并记录工单返回时间,为考核提供依据。

(四)提升工作单电子化的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电子印章管理与维护。电子印章管理系统支持生成电子印章,进行电子印章的有效性认证,实现通过电子印章盖章。在签批电子工作单时,通过电子印章的盖章与防伪加密技术,确保电子工作单的准确性,利用电子工作单的信息化,实现加盖后电子工作单的随时传阅与查看。在电子工作单签批时,支持在电子工作单上查看已保存的电子签名。

二是加大电子工单可视化监控力度。按照业务流程、进展进度,工作单管理系统自动列出电子工单的处理情况,支持对于电子工单按照业务环节流程的查阅与业务关联查询。

三是增强电子工单时间有效性效验。根据电子化工作单签订的时间和相关要求,自动效验电子工作单与信息化工作单的时间点匹配性,核实现场工作单在系统中的时间戳、签名、盖章的匹配情况,避免工作单的造假与不及时录入。

(作者单位:李东升,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向保林,黄民发,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

上一篇:《中州集》版本及流传考述 下一篇:《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