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联想记忆

时间:2022-10-18 07:06:49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联想记忆

摘 要:该文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就如何应用联想记忆法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做一探讨,主要包括谐音联想记忆、接近联想记忆、类比联想记忆、形象联想记忆和图像联想记忆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联想记忆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的概念、公式需要学生去记忆。靠死记硬背记住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绝非易事,而且如此记住的知识也不牢固,易混淆出错,甚至在解题、考试中无法再现和迁移。如何实现有效、高效、长效记忆,也就成了学好数学的关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记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在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记忆方法的引导,联想记忆就是其中之一。所谓联想记忆就是把新信息和自己已知信息或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促进新旧信息的联系来有效构建和记忆新信息的过程。教学效果证实联想记忆在数学有效教学中有显著的作用。

一、谐音联想记忆

圆周率,很多人都知道是3.14,再往下背能到3.1415926。再往后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是机械式记忆的痛苦。但如运用谐音联想的记忆方法,将3.1415926535897932384626根据谐音编译成:山巅一寺一壶酒,而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这样就能轻松将小数点后面22位记住。再如■是常用的一个无理数,记忆■=1.414,就可通过谐音联想将其编译成:“小鸭子闷在厂房里,要死要死”。通过这样生动的谐音联想,想忘记都不容易。

二、接近联想记忆

通过联想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可很快记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等号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负数的话,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其他可以完全按照等式的解法。

三、类比联想记忆

把新的知识点和已学的知识点通过类比来记忆,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学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时,就可进行类比联想(见表1)。

表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比较

四、形象联想记忆

将记忆的材料编成奇特的故事或者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进行记忆。

比如在学习求函数f(x)=■+log2(x+1)的定义域时,可把■和log2(x+1)看作是以f(x)为火车头的两节未完工的车厢,车厢出厂要先检查是否符合出厂标准,只有两节车厢都符合标准,才能放到火车头后面,火车的安全性才有保障。

又如,解对数等式:lg{lg[lg(x+1)]}=1,求x的值。在讲解该题时,笔者让学生联想收到了一份有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你想看到礼物的真面目,就要先打开包装,这只能从最外面的一层开始往里面拆。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从外到内解这个等式的方法。

再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关键要让学生记住数学归纳法的步骤。第一步:证明当n=1时表达式成立;第二步:递推的基础:证明如果当n=m时成立,则当n=m+1时同样成立。其原理在于首先证明起始值在表达式中是成立的,然后证明一个值到下一个值的证明过程是有效的。如果这两步都被证明了,那么任何一个值的证明都可以被包含在重复不断的进行过程中。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肯定很难理解,但如果让学生把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联想成多米诺效应,则理解就容易多了。

归纳法第一步的证明,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有一排很长的直立着的多米诺骨牌,想知道能不能完全倒下,那肯定先要验证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能不能倒下,因为如果第一张不倒,那么第二张,第三张就不会倒,后面的就更不会倒。归纳法证明的第二个步骤,则可对应成某一个骨牌倒了,则与他相临的下一个骨牌也要倒,由此,你就可以推断所有的的骨牌都将要倒。通过这样的比喻,把抽象的数学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学生会觉得数学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难懂,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甚至爱上数学。

五、图像联想记忆

在学习指数函数y=ax(a>1和0<a<1)的性质时,可让学生结合函数的图像来记忆(见表2)。

表2:指数函数的性质

以上几种联想记忆方法在学习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记忆的方法还有许多,实践中我们不一定依赖于某一特定的方法,而要动员多种感官参与、综合运用,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和效果。同时多样化的记忆方法,能调节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以增强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建构。

通过联想记忆把学习的新知与已有的旧知联系起来,可以温故而知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帮助理解和记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联想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洪礼.记忆法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凯文都·迪.魔术记忆[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0.

上一篇: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下一篇:“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