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没那么悲观

时间:2022-10-18 06:59:41

自主品牌没那么悲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约为959.81万辆,同比增长2.93%。其中乘用车表现好于商用车,乘用车累计销售761.35万辆,同比增长7.08%;商用车销量达198.46万辆,同比下降10.40%。

数据的公布似乎迅速击溃了业界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预测称,自主品牌下半年甚至未来2到3年都很难改观,今后3到5年内可能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汽车无法存活。

或许董副会长的预测是正确的,但似乎自主品牌也没有那么悲观,中国有一句谚语“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步”。或许目前的市场环境更能让发展过速的自主品牌停下来等等它们的“灵魂”。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短短十几年,与那些动辄百年的外国汽车品牌自然没有可比性,但是井喷式的中国市场造就了很多奇迹,也迷惑了很多自主品牌企业,乐观的形式让不少自主品牌企业高举进军一级市场,势与合资、进口品牌大火拼,却忽略了自己“板凳队员”的实力不够,长期的市场竞争使得多数的自主品牌陷入困境,很多企业开始放弃曾经被誉为“自主品牌救赎之路”的高端化进程。这也使得业界惊呼自主品牌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但这些表象似乎也在印证我们的自主品牌正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实力,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最著名的自主品牌“红军”的发展历程,在城市攻坚战略行不通的情况下,果断的转移到了更为广阔的农村中去,最终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如今的自主品牌似乎与当时的“红军”处境一样,战略的转移也是相同,这也使得自主品牌有了更巨大的市场,有了更广阔的战略纵深。在合资品牌与进口品牌在一线市场殊死搏斗的时候,放下野心,踏踏实实的经营二、三、四级市场或许可以让自主品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更是自主品牌苦练内功,扎实根基的根本之路。

奇瑞销售事业部的重新整合,长安汽车暂缓高端品牌的推出。在很多人看来,吉利汽车对品牌销售事业部的调整是迫于市场压力的无奈之举,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些自主品牌的企业代表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战略调整,在萎缩高端品牌业务的同时,不断地加大对于次级市场的渠道建设,与其说这是合资、进口品牌的胜利,不如说这是自主品牌对形势充分分析之后的主动战略转移。

国内市场状态低迷,而自主品牌的第二大生存渠道“整车出口”却打通了自主品牌的生命线,

吉利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出口增长210%,达到了10000辆。凭借这一业绩,连续3个月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二名。奇瑞、长城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量92494辆,同比增长28.8%。长城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6月份出口0.98万辆;今年1月-6月,累计出口4.8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0%。由此可见,单一的重点城市市场暂时的低迷,绝对不是自主品牌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反倒是有了“柳暗花明”的契机。在鱼与熊掌不能兼的是时候,取鱼还是熊掌还要看企业的真正需求了。

当然,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定会有牺牲,但这决不应当悲观。恶劣的环境促使自主品牌不断地适应、不断地提升品质、不断地探寻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在不断地摸索中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不管在这个过程中牺牲多少,只要留有星星之火必可成为燎原之势。这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之中的中国自主品牌,请不要悲观,国人期待着你的辉煌。

上一篇:不可盲目追求“五星” 下一篇:浪漫换装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