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8 06:54:13

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对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融资不足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本文以总结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特定、融资现状为研究起点,探索打破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 融资 制度 政策

2007年,中国首部合作社法律《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并施行了许多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对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托区域性优势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完成了从广大农户小规模分散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转变。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已有农村专业合作社37.9万家,惠及约2900万农户,经营范围涉及种植、农机、林业、手工编织等,业务活动涉及生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降低了单个农户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总体规模偏小、规范性不够、发展质量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其中资金瓶颈正成为困扰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特点

(一)对外营利性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行为是秉承更好地服务社员,满足市场需求的宗旨,这决定了合作社对内的非营利性。但是,和所有企业一样,合作社的贷款偿还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外而言,合作社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的营利性机构。

(二)风险性大

和其他企业一样,农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许多不确定风险。由于合作社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基本的服务项目,因而合作社不但面临市场风险,还要面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对资金供给者来说,与合作社合作将要面临较大的经营活动风险和较小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合作社能吸引的商业融资有限。

(三)扶

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属于弱质产业,产业链较为脆弱,且产出效益在短期内较难体现。加上合作社的自身的营利模式限制,如果仅单纯地依靠市场资源配置来完成融资,将很难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因此在合作社的融资进程中政府的介入,以及社会的扶助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从发展阶段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社进入发展新阶段

随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纷纷对农产品进出口设限,建立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面对这些挑战,农业产业标准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出资,兴建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经济实体,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趋势,社员在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农村专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逐步提升,这是由兴办自己的经济实体的需求所致的。拥有合作社自己的经济实体,不仅能满足社员的营利需求,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更为优越,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大优于没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社。

(二)从服务功能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解决服务能力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服务内容,资金需求程度有很大区别。

在发展初期,服务内容多为农资农机的代购、农产品的代销、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信息的服务等等,经营理念多为服务广大社员、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而非合作社的营利,因此初级发展阶段的合作社盈利能力较低。此外,此阶段合作社提供的仅仅为投资较少的服务项目,所以并没有很强的融资。

在高级发展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实体,服务内容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业务范围涵盖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服务等环节。在欧美一些国家,合作社还从事着经营信贷、委托、农业保险等资本业务,盈利能力极强。在此阶段,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提升,融资成为关乎合作社发展存亡的重要问题。

(三)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任何企业组织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物质保障。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资金一般来源于入社农户的小本股金,自有资金积累额有限。一般除去一些场地租赁费用、人员工资支出,所剩余的经营资金寥寥无几,而合作社还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技术的引进、农机设备升级、农产品质检、市场开拓等各方面开销,如果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显得困难重重。

资金是合作社正常运作的基础,但由于资金渠道狭窄、自有资金积累量少等原因,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与专业化大公司抗衡,更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因素的分析

(一)合作社自身的制度缺陷是造成资金缺乏的根本原因

1.按“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起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其构成主体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所依托的产业是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这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

2.农村专业合作社规定,只有在合作社地域内居住且从事相同职业的个人,才能加入合作社,这一资格条件的限定使得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受到了限制。社员“自愿进出”的合作原则使得合作社自有资本难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进而削弱了合作社的资信水平,增加了贷款融资的难度。

3.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种看起来有着绝对民利的管理方式实则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当合作社实力逐步扩大时,社员参加合作社的目的也从单纯的维护个人利益,向实现资本的最大收益进行转变,社员出资比例也会参差不同。而投票权正是社员在合作社当中一种权利的体现,显然,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必然会挫伤那些出资较多、对合作社贡献较大的社员的积极性。这就使得每个社员只愿意承担最低的入社股金。①

4.合作社社员的入股资金不能参与分红,最多只能获得不高于银行利率的报酬,且合作社主要与社员开展非营利性的交易,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业务的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5.合作社独特的结构机制决定了其资金积累主要来源于社员的股本。虽然合作社并没有限制入股社员的数量,但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农民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能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有限,因此,有限的资金能力决定了合作社的规模只能处于较低水平。

(二)不完善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逐利的本质决定着其信贷资金偏向于投放在有着较大经济规模效益和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市场,而非规模小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贷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用贷款,另一种是质押贷款。但受金融改革力度加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商业银行加强了信贷的风险管理,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绝大部分合作社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经营不够规范、信息透明度较差等问题,银行贷款时所要开展的资信调查、风险评估,以及贷款发放后的监督,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银行与合作社的合作积极性。

(三)政府制度保障措施滞后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纷纷出台了一些扶持措施,但这些保障措施多以“通知”“意见”的形式出现,效力有限。2007年国家颁布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此外,政府并没有在财税、银行信贷方面提供更多的普惠政策;个别省市虽然提出了相关政策支持,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范性程序,很难落实。纵观国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发展经验发现,政府在合作社发展初期所提供的信贷、税收等政策优惠扶持作用明显,而目前我国专业合作社恰恰缺少相关的政策保障,极大地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

四、破解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农业是弱质产业,广大农民是市场经济中的弱势主体,需要政府给予各种资金、税收优惠支持。如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参与到国家的涉农投资建设项目中去,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条件,帮助合作社融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检查力度,确保将各项农产品认证、人员培训、农产品销售补助等扶助资金落实到位,避免在实践中出现政策无法落实的情况。在税收方面,各地政府可以适度放宽合作社的税收措施,加大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力度,通过税收来引导合作社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综合融资能力

1.农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制度体系对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大大削弱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合作社首先应该注重公共资金的累积和管理,修正“进出自由”的原则,为资金退出设置障碍,从而达到维持合作社内部资金稳定的目的,部分解决资金缺乏和资信不被认可的问题。其次,合作社应该打破原有的投票机制,尝试将投票权和资金投入额相挂钩,增加投资大户的控股权,即经营决策权和盈利分配权随会员股金额增加而增大。②第三,对不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社员,合作社可以赎回其股本并进行转让,以此增强合作社的活力,激励为合作社投资做出贡献的社员,并使他们能完全分享到合作社经营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2.农村专业合作社必须切实完善法人治理制度,明确产权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财务信任度,为自身融资以及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发掘特色产品,培养专业基地,发展特色农业,通过产供销的立体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网络,深化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多层次的金融网络。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商业的可持续经营起着不可或缺的信贷支持作用。在现有的金融网络服务中,应适度引进竞争机制,譬如逐步在上述机构中开展综合开发贷款业务、技术培训贷款业务、吸收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的金融服务等等,盘活农村信贷市场。

合作金融组织有着距离农村金融需求最近、能及时满足分散的农村金融需求的优势,是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难题的重要力量。国家应该鼓励合作社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如各种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公司等等,既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又可以解决合作社自身的融资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为合作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鼓励和支持合作金融组织进行基金投资,扩大其资金来源的渠道。

(四)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担保体系,解决合作社担保困境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产权不清、规模较小等问题,贷款抵押一直是合作社面临的难题。为了建立有效的农业担保体系,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贷款担保形式进行创新,将担保物的范围逐步扩大,探索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水域和林区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形式,以及保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方式。其次,也可以借鉴国外合作社成员间互保及联保的担保形式,借助合作社内社员之间的信任来建立信用担保联盟。第三,摸索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相结合的互助型合作担保机制,鼓励各种担保公司为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业务,通过联保、担保、保险的形式增强担保能力,加大对农村融资业务的担保服务。

注 释

①胡卓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8)

②王文献,董思杰.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融资模式的演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12

参考文献

[1]胡卓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8).

[2]王文献,董思杰.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融资模式的演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 (12):12.

[3]中央党校课题组.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农村金融难题[J],发展研究,2009(4).

[4]中国人民银行赵县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探讨[J].河北金融,2009 (8):41.

作者简介:姚丽,(1980-),广西来宾人,本科,初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韦瑞料,(1984-),广西都安人,本科。

上一篇:晋宁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 下一篇:浅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