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8 05:58:57

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并观察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1年9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治疗的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60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来予以治疗,且整复后用石膏外固定,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要求后拆除石膏并用热水对伤肢实施外洗,实施功能锻炼;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中医药、卫生纸垫、功能锻炼以及下夹板固定等方法来予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优良率为80.0%,相对于就诊时,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与疼痛症状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少,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关键词:临床;中医药;病患;疗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例也显著增长,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骨折恢复时间被延长[1]。鉴于这种情况,我院近年来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医药来予以治疗,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自2011年9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病例中有65例男性,有5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0~75岁,120例骨折患者中,基于骨折位置的不同,有60例为左侧,有40例为右侧,有20例为双侧;基于骨折性质的不同,有70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有50例为开放性骨折[2]。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病例各6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骨折性质比例构成、骨折位置比例构成、性别构成以及年龄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式主要如下:①复位:对开放性骨折,皮肤挫裂上伤不是很严重或者伤口比较小的患者,事先进行清洗和消毒,实施创口缝合,转化为闭合性骨折,基于此实施手法复位。对于骨折未移位的患者不用实施手法整复,利用夹板进行2~3 w的固定就可;若骨折存在移位,则应实施手法整复。患者取仰卧,将其患肢上臂进行外展,结合患者骨折移位的实际情况予以整复。②固定:待整复以后,外敷药膏,同时用绷带进行包缠,予以旋后位固定。③中医药治疗:于骨折位置外敷九复东软膏或者金黄膏,接着用绷带进行包缠,并用小夹板对伤肢进行外固定。在早期治疗中予以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服用正骨一号片;中期予以接骨续筋,服用正骨二号片;后期予以养血补气、通利关节以及壮骨舒筋,服用正骨三号片。当骨折达到愈合要求后,再用中药处方进行外洗[3]。④功能锻炼:定期进行各关节的练习。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来予以治疗,且整复后用石膏外固定,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要求后拆除石膏并用热水对伤肢实施外洗,实施功能锻炼。

1.3临床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中医骨科伤科病症诊断治疗效果标准来予以判断,主要如下:①优:经治疗,局部无畸形与症状,患肢旋转不受限,可正常活动和工作,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处复位;②良:经治疗,局部偶尔存在疼痛,且畸形不是很明显,患肢受限活动范围为15°~30°,可正常工作;③差:正常活动比较困难,局部存在明显的疼痛[5]。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 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

2结果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以及疼痛改善程度,见表2,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骨折愈合时间也比对照组短,患者消退和疼痛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在临床骨折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大约2 cm左右,常伴有下尺桡关节与绕腕关节损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腕部存在明显肿胀,且压痛也比较显著,腕部活动与手部活动受限[6]。目前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常用治疗方式有中药治疗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所获效果均比较好。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与观察,中医学理论认为血不活不可祛瘀,瘀不可取则骨不可续。将传统中医学理论作为基础,合理应用中医药来予以治疗,在完成骨折整复手术以后及时敷上九夏东软膏或者金黄膏,结合病患骨折的具体情况予以三期辩证治疗。从应用情况来看,外敷以及内服中草药,对纠正由于骨折损伤造成的气血功能、脏腑功能以及经络紊乱等所起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具备消肿止痛的功效,同时功能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除此之外,在中医药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功能锻炼,采取下夹板外固定,还可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可达96.7%,且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也比对照组少,患者患肢疼痛改善情况以及肿胀消退情况也明显比对照组好。由此可见,在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基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以及功能锻炼,采取中医药来予以治疗,可加速患者的康复,便于患者骨折的愈合,最大程度恢复患者手指与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国庆,孙玉明,杨挺,等.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2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34-436.

[2]朱小虎,周临东,张惠法,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53-454.

[3]王广东,乔为民,闫涛,等.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新疆中医药,2013,31(5):28-29.

[4]刘江.桡骨远端骨折90例临床手法复位治疗加中医药结合治疗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113-114.

[5]李福龙,毕荣修.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30-731.

[6]周三保,林望得,王新杰,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28-230.编辑/肖慧

上一篇: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人管理 下一篇:小切口手术、腹腔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行阑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