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时间:2022-10-18 05:54:52

浅谈当代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摘要:我国当前已进入老龄社会,本文介绍了我国养老模式及老年居住建筑的类型,分析了老年住宅的分类和现状特点,提出了当代社会的养老模式,初步探讨了适应新形势养老模式的老年住宅的发展模式,从居住区的总体规划、结构、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的构造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殊需求;养老模式;老年住宅

一、当前我国老年人社会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约为1.5亿,占总人口的10.7%,按照联合国的计算方法,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根据预测2040年我国的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4%,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困难,那么当前的住宅建设如何考虑并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养老模式是决定当前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的因素之一

当前社会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二是社会养老;三是个人、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则决定了老年居住建筑有不同的类型。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养老模式的变化和住房需求的变化。

我国现代的老年人大多重视家庭观念,眷恋传统的的家庭居住模式,乐于享受天伦之乐,并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里有深厚的感情,不愿轻易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规律和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爱老的美德,倡导发挥家庭养老的传统功能,改善和强化家庭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人养四老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我国老年住宅的演进

1、无障碍老年住宅

即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和建造的,内部配置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系统及设施的专用住宅。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普遍认为该方法不是十分合适,主要的原因是⑴无障碍住宅内部配套服务设施较全,但造价较昂贵,而政府由于资金的限制很难完全承担此项费用,所以较多的低收入老人很难得到。⑵这种住宅无形中将老年人同社会其他人群分开,老年人整天生活在高龄群体中,不利于其心身的健康发展。

2、混合式老年住宅

是指在小区内的一些住宅内设计建造成老年住宅,同时在楼内配套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但是这种做法将老人与其子女完全分开生活,不能享受其应有的天伦之乐。

3、通用住宅模式

即该类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一些需求充分的考虑到,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备将来根据需求逐步改造实现。这种住宅设计灵活,适应多变,能满足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生活需求。在设计建造时即将老年人以后的生活需求考虑进去。

四、老年住宅的科学体系

老年居住建筑体系是由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两大互相依存的部分组成。老年住宅是适应家庭养老需要的专门供老年人或老年家庭使用的特种住宅。我国现行的老年家庭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老年空巢家庭,另一类是多代共居家庭。供空巢家庭使用的住宅应有更为便捷的社区服务援助,并在规划布置时将该类住宅布置在靠近社区援助设施中心的附近,便于老年人接受援助。供多代共居家庭使用的住宅,根据其家庭空间关系可分为同居型 邻居型和近居型。

五、当代新型居住形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康住宅曾盛行过“两代居”型(亦称“老少居”)的适应老年社会的住宅类型,是指两代或多代居住同一套住房里,但又有可分开居住的可能,各有各独立完整的生活起居与设施,属于互助型老年住宅中的同居型。这种类型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既保留了传统的东方家庭模式,又能适应现代人的需要,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老年住宅。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两代居”型的住宅也有其不足之处: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年轻一代与老年人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喜欢张扬的生活习惯,使得其与老年人在饮食、起居、社会关系交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动规律,这些多方面的不同从而引起了两代人之间家庭矛盾和纠纷的可能性的增大。⑵两代同居住宅面积一般较大,造价较高,一般家庭难于承受其巨大的费用。⑶另外,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现在的一对夫妇需赡养四位或更多的老年人,所以共同生活的可能性不大。

六、老年居住环境的构筑

新时期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必须从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变化,更多地考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1、住宅区的规划结构需要更新

规划和设计的可延续性也需要确立。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成年――老年的过程,同时社会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而住宅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成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有机整体。但现在大部分住区的规划往往是一次性的,对未来的需求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或根本没有考虑这一要素,通常采用静态的,终极的规划建设方法。因而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使用要求。

2、场地选择及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居住地的选择和总平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因素,看是否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这些因素通常包括交通便捷,老年人外出方便;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不必穿越城市主干道;商业设施齐全,如超市、银行、饮食店、邮局、药店等尽可能邻近居住区,使入住的老年人感到生活方便,对未来生活感到安心;基本的地区公共设施,如文化馆、保健站,文娱设施等也都要靠近。老年人居住区的选址不宜直接邻近学校、游乐场或喧闹的成人娱乐区。总之老年人居住区生活气息要浓,使老年人与各年龄段居民有各种各样的交往机会,避免产生与社会隔绝,被社会遗弃的消极心理。

3、建筑内部细部构造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相对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年人相对身体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住宅设计应从使用安全方便的角度出发,室内空间尺度适宜,细部设计考虑老年人生活需要,使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减少省力,并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

老年人都喜欢安静、怕吵闹,因此外界环境和室内的环境都应高度安静,而从建筑心理出发,老年人一般又比较敏感,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空间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是社会福利机构。

老年人视力下降,易患各种眼疾,应提高房间照明度并抑制眩光,各种设施上的文字说明字体应加大,以利老人识别;老人听力下降,应提高报警响声;厨房内洗涤池及灶台和卫生间洗面台下部应凹进,以便老人坐下可将腿伸入如下操作。

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当今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探索新世纪老年住宅的科学建构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创造一个“人人都有适宜住房”、“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富有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居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燕辉 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 建筑学报 2000(8):24―26

[2]罗德启 世纪之交的老龄居住问题 建筑学报 1996(1):30―35

[3]叶耀生 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 建筑学报 1997(11):18―19

[4]胡仁禄 马光 构筑新世纪我国老龄居的探索 建筑学报 2000(8):33―35

上一篇:从水工观测资料分析大坝的安全稳定性 下一篇:关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