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18 05:29:42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高中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很好的掌握操作技能。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一元化评价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 多元化 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有效地对周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和计算机通信技术成为人们处理和利用信息的首要手段,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也是全国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1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息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热潮的到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也跻身于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目标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目标给义务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评价取向都带来了新变革。综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的表现,越来越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意识到了单一的笔纸测试和标准化考试对评价课程教育的效果有着诸多的弊端。任课教师单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言之,传统的一元评价法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所以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2关于多元评价法的分析

2.1多元评价方法的含义

多元评价的即真实性评价,具体定义是指用贴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评价和教学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利用上,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满足的机会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在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2.2多元评价法的目的和实质

多元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多元化,即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与传统的一元评价法相比,多元评价的目的一是恢复教育本来的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人格培养、职业道德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解决问题手段的培养,摒弃单纯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二是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挖掘潜能,补充不足,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和方法,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

2.3多元评价法的分类

目前多元化评价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首先是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分析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家长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资料,定时进行研究分析,以反映出学生近期在学习和身心成长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好的成就要及时予以鼓励。档案袋评价法中的档案袋主要包含学生作品,包括与学习课程有关的作品以及课外兴趣方面的成就。另外,多元分析法还有多维度智能评价法、雷达图评价法二种,这两种方法不常用,再次不做详细分析和说明。

3多元分析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3.1信息技术知识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概念和特征,针对该学习目标,主要采取老师讲解有关知识概念,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概念。因此,这种类型课程的评价方法中评价主题是老师和学生个体,评价重点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的态度。

3.2信息技术技能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技能型课程是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自己亲手操作、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自我探索等方法完成和掌握操作技能。评价主体是学生自身,内容主要是学生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应变性和熟练性。

3.3信息技术创新作品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创新作品课程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之后独立自主应用信息软件完成创新型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类型课程中创新作品的评价尤为重要,可以设计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以及同学作品的内容、色彩、布局、创意等多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做出详细的专业性的分析评价,给与学生合理的建议和积极的鼓励。

4结语

通过多元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还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好的发展。因此,多元化评价法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南宁华.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A].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03.

[2] 李艺,王淘.英国 GCSE 试题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2(1).

[3] 徐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及其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

上一篇:防偏磨井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巧用主题班会培养中职学生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