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

时间:2022-10-18 05:27:29

浅谈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

【摘 要】 锡伯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民歌是锡伯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锡伯族民间文化园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音乐形式也急需传承与创新。那么教师在教授锡伯族的声乐学生时,就需要既要保留其传统的音乐特色,又要将其与科学有效的演唱方法结合起来。

【关键词】 锡伯族;传统;声乐;唱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锡伯族人民吸收各兄弟民族的民间音乐,丰富了本民族的音乐生活。如今在文化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锡伯族学生也开始接受正规的声乐教育。那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优化锡伯族学生的民歌教学,促进民歌教学的发展,是一名声乐教师所值得思考的。

声乐艺术是声音和表演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又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内涵基础上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历史背景、语言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等不同,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锡伯族民歌的演唱风格除了随意性与抒情性外,还具有原始性与乡土性的特点。在演唱技巧上,吸气和呼气的方法与同专业教学上的要求没有较大的差别,但用嗓的技巧上却截然不同。锡伯族的演唱更突出了真声,特别是在中低声区几乎完全靠真声演唱,这种演唱更突出了它的乡土特色。在用嗓上特别强调声带的张力,注重气息与声音的结合。它的这种演唱习惯和演唱方式就决定了教师在教授锡伯族学生时,一定要把它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质与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相结合起来。那么教师在教授锡伯族学生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问题:

1、语言咬字上的问题。锡伯族的语言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满语支,它的语音发音位置偏后,重音放在字头上,运用字头的力量使气和声结合起来,舌根音运用的比较多。这种演唱习惯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舌根较硬,咬字也比较僵硬。

2、歌唱器官的僵化。锡伯族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自身浓厚的音乐文化背景环境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演唱习惯,他们的演唱器官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运动体系。而这种演唱习惯和演唱机能同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体系中对演唱技术的要求有所不同。

3、歌曲的表现力问题。生活在音乐文化传统深厚的锡伯族学生,有着很强的音乐文化归属感。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和“口传心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稳固的审美标准和演唱习惯。这种审美标准和演唱习惯使他们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容易融入自己根深蒂固的演唱风格,在作品的正确表现上很难达到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对锡伯族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就要在保证其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项训练:

1、咬字的训练。正确的咬字应该是自然的、动听的、力度适当的,而锡伯族学生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致使歌唱时的咬字也比较硬、比较重,舌根音用的较多。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训练其咬字时应加强唇齿音和舌尖音的练习,通过一些快速流畅的发声曲,缓解其舌根部的力量。而且在咬字时要注意字的声母一定要清晰准确,而韵母则要敢于含糊。这就要求一定要放松下巴,解放下巴,可以想象把下巴插在胸里,或摘掉下巴的感觉,要求下巴要做到完全灵活松弛。

2、混合声的训练。锡伯族民间歌曲传统的演唱风格偏重与自然性和乡土性,演唱时多用本嗓演唱。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加强混合声的训练。具体地训练要求就是在唱中低声区时要像说话一样,是像朗诵一样的说话,而不是完全生活化的说话。中低声要打到面罩上,让声音流动起来。呼吸一定要自然,唱到高音时心理千万不要紧张,就好像我们大声喊人时一样,通过气息的运用把声音送出来,不能躲着用虚声唱,那样是没有穿透力的。学生初级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靠模仿为主,所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多听、多看,先从感官上建立一种意识,继而再把这种意识化为自身的一种修为,从而让学生进入基本的演唱。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就应当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打哈欠、啃东西等,去寻找贴着后咽壁唱歌的感觉。

3、表现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本民族的音乐风格特色、演唱技巧及表演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调动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好的优质的作品只有投入情真意切的演唱,才能赋予作品永恒的生命力,使作品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深入的分析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环境,掌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二是让学生多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可以参观或观摩一些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三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才能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面对锡伯族学生的声乐教学时,既要遵循其民族传统表演上的特点,又要把其与科学有效的演唱方法相结合。在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下,将锡伯族的音乐文化特点与其他多元化文化相结合,必会将民族声乐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上一篇:沐浴在语言艺术的光辉下 下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