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时间:2022-10-18 05:03:21

语文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已经十几年了。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诗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如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画家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贝多芬在《月光曲》里,用旋律把月色描绘得令人倾倒;李白、张若虚用诗歌美化了迷人的月夜;而用散文把月推到艺术美的殿堂的,要算朱自清了。朱自清真正达到了‘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境界。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描绘纯洁美好的‘月’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呢?作者选用这些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民主和谐――营造课堂气氛的好锦囊

所谓参与,这里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记转变为直接参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位教师在谈到自己教改经验时有这样一段发言:“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偷懒。”一语既出,全场侧耳。这个“偷懒”意味着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多参与,少一点教师的包办代替。这个“偷懒”意味着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也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要注重人的发展,老师要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通过探究发现的课堂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化学生被动为主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合作参与――培养多种能力的特效药

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班级有几十号人,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数十人。只有一人有幸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可化整为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悦机会。如我在教学《鸿门宴》时,以辩论会的形式对《鸿门宴》一文中因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造成项羽失败的原因,展开辩论,双方已在辩论会前进行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这种授课形式新颖、独特,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学生完全沉浸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资料据理力争,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听、说、读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体验感悟――升华鉴赏水平的启明星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联系自己以前的教学,觉得十分可笑,在让学生读文时,我常说:“请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请大家带着的悲伤的心情读。”感情怎么能强加给学生呢?学生能不能读好,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感悟。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如我教学《雷雨》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雷雨》第二幕。“小演员”们从服饰到发型,从面部表情到内心世界,从人物特点到表演技巧,都达到了较高水准。扮演待萍的学生,将待萍遭受命运坎坷却又不甘命运摆布的个性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到了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旧中国所遭遇的悲惨与不幸。周朴园、鲁大海的人物个性也被演员刻画得出神人化,随着故事向前发展,跌宕起伏,高潮不断,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活动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演话剧,看话剧,加深了对教材中剧本节选内容的理解,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演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台下的同学也完全沉浸在这美的旋律之中,用心去感悟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你说语文课还会是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折磨吗?

上一篇:论农村中学后进生的转化 下一篇:谈[目作教学]模式的优点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