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学后进生的转化

时间:2022-08-03 11:13:56

论农村中学后进生的转化

今年来,笔者在乡下一所中学支教,发现摆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差,素质不高。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观念的不同,很多教师对后进生还是本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根据几年来探索出的后进生的思维特征和成因,我认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依据后进生形成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小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接轨出现偏差

以学语文为例,经过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从初一新生的实际状况看,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一是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学生普遍对阅读、写作等语文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内容缺少兴趣。二是语文学习的习惯欠佳。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普遍不会做读书笔记,没有经常看书读报的习惯,书写差,没有预习复习的意识,更缺少写作练笔的习惯。三是语文学习的技能薄弱,在内容把握、词句赏析、知识运用等方面束手无策。

(二)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思维方法较缺乏

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没有注意到逻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没有掌握思维的一般规律;存在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严谨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认识和掌握必要的逻辑知识及逻辑思维规律,而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由于阅读能力差,后进生的思维方法欠缺,不单单表现在语文学习方面吃力,在理科学习方面也很吃力,例如理科题目中设置问题的干扰和迷惑,许多学生就认为是熟悉的问题而乱用现有的解题方法,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学习障碍。

(三)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较薄弱

非智力因素虽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并无明显的差异,而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悬殊。在后进生中有不少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比较差,妨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而导致学生成绩的不理想。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一是“读书无用论”导致部分学生无心向学,不思进取;二是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外出打工挣钱,使学生缺乏家庭情感交流,心理承受能力差。

二、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抓好后进生的基础教学,完善后进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完整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抓好最基础的知识教学。教学时,要抓住本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知识结构。对于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教学时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根据其实际思维特点,逐渐地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从旧知到新知,为后进生接受知识做好铺垫。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理解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后进生的思维通常是只会沿着一个方向思考,只能套用固有的知识机械模仿,而不会创新。这种僵化、依赖性很强的思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进生思考问能力。因此,要开发后进生的思维就要教育后进生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不要盲从,不要依赖,不要轻信,凡事要问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出难度不大的、浅显的问题来为后进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主动参与和思考,而不是消极地听同学们解答和老师的讲解。因此,农村教师应该教会后进生用各种方式及不同角度进行信息加工,这样可以扩展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后进生克服惰性和惯性的心理,思维变得灵活起来。

(三)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情感迁移

一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针对后进生自卑情绪大、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的特点,对后进生进行积极乐观和自强不息等方面的个别教育,坚持启发和鼓励相结合,使后进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

二是加强后进生的情感教育,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和先进生都渴望进步,只是教育者暂时没有找到他们的准确定位而已。若能找到后进生的爱好和特长,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加以引导,同时多给他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看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那么后进生是会逐渐转化的。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身上“优”与“劣”的相对性,认识到“后进生”绝非学生身上永恒的印记,相信通过你的努力,最后一定能够点石成金。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忘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必须倡导尊重学生 下一篇:语文课:想说爱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