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18 04:18:42

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中重要一环,也是比较的特殊的施工环节。因此,文中笔者针对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现代最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混凝土中存在的微观裂缝和孔洞缺陷是混凝土受力呈现非线性变化以及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一座混凝土结构物由于上述内因和种种的外因都可能在结构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些质量问题还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又有许多工程实践表明有些质量问题是无害的,或其害处是可以人为所控制的。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结构物产生问题80%属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等变形变化引起的,尤其是在施工早期,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又有大部分是由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引起的。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保证每一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并能够将各分工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将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1、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在土建工程中的影响

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最终造成局部表面出现缺浆、麻点和许多小凹坑、形成租糙的表面现象。根据一些调研发现,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不均匀或者是时间不充分,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2)混凝土的各原材料之间配合比例不恰当,使得砂子和石子等的比例不均,砂子不足而石子较多。3)在下料超过两米的时候,没有及时地串筒甚至没有串筒,从而使得砂浆和石子之间离析。

2、水泥水化热在土建工程中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及峰值,直接影响了水泥的水化过程,水化过程快,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3、混凝土浇灌在土建工程中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灌时,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相对来讲是比较繁琐的,应在施工时特别注意。此外,在浇灌前的运输问题,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等也需注意,虽然问题的影响对结构物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予注意,将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针对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做好混凝土浇筑工程程序工作

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浇筑之前的准备工作,要严格检查模板的强度、尺寸、标高等方面,同时还要检验钢筋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保护层的厚度,并将检查的结果清晰、系统的记录下来,保持模板和钢筋的清洁,还要把模板中的孔洞及缝隙堵严,确保木模板处于湿润的状态但同时不得有积水存在,此外以下两种特殊情况还要特殊对待,一是如果在基土或者地基浇注,一定要对淤泥和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还要进行排水处理,二是遭遇雨雪天气时,进行浇注不得露天进行,要在室内或是有遮蔽的地方进行浇筑工作;其次在浇筑过程中,要秉持由低向高的原则,密切关注钢筋、支架、预埋件等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变形或是移位的异常情况,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此外如果浇筑的高度超过三米,则要借助一些工具来下落混凝土,比如溜管或是串筒等,对于结构是竖向的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要先进行一项工作,那就是把一定的水泥砂浆填入底部,否则很容易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离析情况;最后在浇筑完成以后,要达到以下标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模板空间充分利用,新旧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紧密性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准。

2、搞好施工缝程序

布置施工缝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不连贯性,因为浇筑混凝土容易受到人员、技术、设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容易出现中断,鉴于这种情况,应该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缝的位置进行科学选择,保障新旧混凝土具有较弱的结合力。

3、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逐步进行说明:首先,应在浇灌前检查模板的相应参数,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位置、垫块数量和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将检查结果填入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保持其严密性。尤其在浇灌竖向混凝土结构物前,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即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再次,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必须尽量缩短,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上层混凝土浇灌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灌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果间歇时间需超过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其位置应在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中加以确定;最后,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应按照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的要求,将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数值内。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浇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经常敲打正在浇灌部位的墙柱模板,以排除影响混凝土中的气泡,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4、混凝土的养护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为保证如期交工,通常忽略混凝土养护这一重要环节,影响了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时,气候温度的不同决定了养护起始时间的不同。在炎热气候期间,混凝土的养护是其关键的环节。养护不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和强度降低。

1)混凝土表面抹压后立即养护。2)由于间断的干燥能产生裂缝,所以,即使时间短,也要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燥。养护的方法:使用湿草袋,连续喷水,或者采用表面喷白色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水份蒸发。3)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采用粉煤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以及抗渗混凝土、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养护期间,在模板外侧喷水冷却。4)在养护期间拆除模板后,应用湿润的草袋等覆盖重新暴露的混凝土表面。

结束语

建筑行业技术应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现过程中必然需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的基础技术支持与管理理论强化,进而才是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目标。在施工中要重视混凝土的施工工作,认真按照规范严把质量关,确实做好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整个工序。在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如有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得平.牛家丽.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办法的阶段性研究《科技与企业》2013(12).

[2]张明利.贺国芳. 浅谈混凝土建筑墙体表面气泡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中华建设科技》2010(8)

[3李大海.张协雷.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1.

上一篇:浅析给排水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土木工程中应力集中现象及其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