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18 04:07:19

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现行采用的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普通教育考试方法和内容,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调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使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并适应其发展,研究现代高职教育的考试制度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职教经验,对高职院校的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院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仍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而且各科考试题型大同小异,无非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等,而且客观题比重一般均在50%左右,最后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习效果,不利于全面、真实地检查学生学习质量,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能力

高职教育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接近1∶1。但考试内容仍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能力,静态考核,简单判断。轻视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试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

现行的课程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缺少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考试类型单一。

(四)考试时间的集中性与数量安排的不合理性

大学阶段考试大多集中在期中、期末,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平时懒散考前振作,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有关考试程序不严谨,组织实施不严密,命题及评分标准欠科学,技能和能力考核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二、高职院校考试制度应具备的特点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

职业教育强调“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实验课程、实习课程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教育,知识与技能并重,学生应该具有相对完整的实践能力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考试内容

高职院校的考试内容应该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考试内容的安排应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价。

(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考试体系

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试体系,制定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应该只局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验、参与实习、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四)不断完善的考试管理体系

不断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有分制、等级制及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三、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一)考核主体多元化

由过去考核主体是单一学校,改革为与企业共同联合考核。对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的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对于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二)考试内容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1、普通课考试以理论考核为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开卷、闭卷,在计算机上抽题等。

2、专业基础课把理论与技能操作分开考试,综合2种考试结果,作为评定学生的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是普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把专业基础课考试分为2部分,即理论和技能操作。教师可根据专业性质设定考试方法,最后把2种考试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定。

3、专业课考试以考核技能操作为主。各专业教师应根据本专业性质及要求,对专业课教材知识进行分解,把每个知识点融入技能操作中,设定技能操作考试题,让学生直接在实训室或实训对象上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完成的“工件”或撰写的论文进行评分,确定考试成绩。考试内容应结合有关专业的技能鉴定或资格考试。专业课教师应开动脑筋,组织开发专业课试题库,平时对学生强化训练,考试时从专业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考核。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的考试方法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结合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考试方法可以有以下创新:

1、可以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注入考试内容,使学生一开始就把企业精神贯穿到学习中去,使诚信、勤奋、吃苦耐劳的企业人员品质一开始就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企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零适应期”上岗。

2、以考证取代考试,动员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通过让学生参加大赛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一方面比较全面地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每个人的创造力,促使他们更好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四)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完善考试制度

1、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地提供保障。

2、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3、对教师加强考试思想和方法的培训。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重要的引导机制。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考试的观念,并在实践中灵活、熟练地应用考试的各种方法。高职教育的课程,既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计教学过程及精选内容,还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考试反馈学生职业所要求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

4、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总之,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要使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考试方法的“流变”方向,探索出适合高职教育的考试方法,从而形成一种考试制度,以达到高职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彦华,武玉英.谈高职高专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软件工程师,2009.

[2]韩宗,姜兰兰.浅析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考试周刊,2007.

[3]陈静.加大高职高专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跨世纪,2008.

[4]张旭翔,王钧铭.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5]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

[6]俞克新.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颠覆性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

上一篇: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LSB的数字图像密写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