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敏捷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时间:2022-10-18 12:41:34

浅谈敏捷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摘要:库存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同时也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在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的运营,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敏捷库存管理模式为敏捷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解决成员企业间的库存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库存管理;管理体系

就供应链库存管理而言,库存是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维持供应链库存,其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40%。当前供应链库存成本普遍过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供应链企业采用简单库存的策略,忽视了供应链的有机整体特性。传统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往往侧重于自身利益,只履行各自的库存控制目标少控制策略,这使得信息沟通不畅的企业库存需求逐级放大,从而提高整体库存,大大削弱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寻找一种最佳库存策略,使整体库存水平下降,降低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成本,已成为企业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敏捷库存管理(AMI)模式的提出

AMI(Agent Management Inventory)模式是指在敏捷供应链上由核心企业与多层供应商建立的一个高度信息集成并与物流中心结合起来开展协同库存管理的模式。它通过信息系统来对库存进行控制,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在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决策,通过精确计算和调度信息的流动来减少实物库存量与流动频率,并对供应链企业的采购、加工、配送等环节进行集中管理,使供应链库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节约供应链仓储和运输费用,进一下优化供应链。

一般来说,敏捷供应链的构成实体主要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物流商、客户,其业务流程包括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虽然其业务或功能不同,但涉及到的业务种类却是有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进一步简化便可将生产商、分销商、物流商看成是供应链上的一个单元,整个供应链正是由这样无数个单元组成的。在AMI模式中,生产企业通过与销售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快速做出新的生产部署。通过和供应商信息系统的集成,了解各供应商的生产情况,制定更合理的订单和采购计划,需求企业可以通过集成,了解相关生产企业的库存和其它需求企业的销售记录来调整自己的销售计划和销售策略。物流企业通过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上的小物流,设定供应链物流各节点的时间窗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整合后的物流流程按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行库存规划,形成最后的物流运输配送优化方案,并付诸行动。敏捷库存管理(AMI)模式如图所示。

二、敏捷库存管理(AMI)模式的实施

AMI模式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三大模块:生产企业、需求企业、支撑企业,其主要是利用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以达成高效运营的目标。信息集成平台是指将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隔离起来,其中某一个应用系统作为服务提供者,它提供的服务可以移植到大多数流行的操作系统中去,并以标准化的接口和其它作为客户的应用系统之间通信。

第一阶段:需求预测

在这一阶段,生产企业与需求企业都需要进行需求预测,从而来准确生产,避免不必要的耗损。一般来说,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技术更新、客户行为等因素,需求的不确定性是很难避免的。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尽可能的预测,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都源于而且依赖于这种需求预测。生产企业的需求预测可借助当前的IT技术、Internet、Extranet、SCM软件来实现。这一需求预测并不是根据前一个阶段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而是用最初的顾客需求来进行预测。而顾客的需求一般是最靠近供应链下游成员提供的,需求企业依据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汇总顾客的需求或潜在需求,并将它及时反馈至共享平台上,使供应商可以藉由客户管理系统访问数据,及时获得相应订单信息并准备原料待产。需求企业自身可由终端消费数据整合生产消费产品预测,并由信息处理系统依照相关参数自动分析销售数据,自动整理成销售趋势指数,再运用到计算合理库存当中去。系统范围内生产商根据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做出需求预测,并根据企业需求信息与资源信息做出生产计划,系统自动形成范围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商的数据库,并根据各节点企业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生产计划。

鉴于有些资源信息具有固有的滞后性或不确定性,因此,基于有限资源信息得到的订单初步计划不一定是可行的。为了保证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需要对计划进行二次确认。这一过程由初步计划的制定者向各节点企业计划和调度者发送,由其根据自身资源进行确认或调整。确认过程结束后,计划的制订者再将计划下达到执行系统并下发各节点企业的计划和调度者,以便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资源调度。

第二阶段:信息处理(生产计划和订单处理)

当初步生产计划通过各节点企业认可后,生产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电子商务系统web前端生成的一组订单传递到信息处理系统,这时即开始了订单处理过程。AMI系统会将订单传递给各部门,如采购部门、制造部门、装配部门等,各部门则依据订单向前推动。首先查询在库库存数量C(t),并根据订单特点进行选择,若在库库存数量C(t)>订单数量R(t),即直接向3PL中心发出运输指令。若在库库存数量C(t)

第三阶段:物流管理

一般来说,库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原材料:指企业通过采购或其它形式取得的用于制造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2)在制品:企业正处于加工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制造的物品。(3)半成品:指企业部分完工的产品,它还需要进一步加工,但是已可销售。(4)成品:企业已经全部完工,可供销售的产品。(5)在途库存或中转库存:即正在转移的或等待转移的、储备在运输工具的物品,该库存给供应链增加了复杂性。目前在途库存已经将重心放至了更小的订货批量、更频繁的订货周期、准时化战略等。它们逐渐在库存总资产中占有更大的百分比。因此库存战略就要求将如何减少在途库存的数量及其它不确定因素列为

重点,这也对3PL提出了新的要求。AMI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中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除从前的物流配送等核心功能为,还添加了许多增值服务,如个性化定制时,个性化零部件的更换,如手机外壳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外壳设计如特定图案的喷绘等等。因此,敏捷库存管理的模式更为复杂,它管理了合作伙伴的物料库存、企业联盟的虚拟总库存。生产商的库存包括了原材料的库存和产成品的库存,而原材料是必须经过生产加工才能转化成产成品,在转化的过程中,物流管理系统可随时监测产成品的实时库存信息和反馈过来的顾客需求信息,当库存达到顾客需求时,运单即发送。根据已有订单,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实时分析,找出运输订单的最佳路径,并通知3PL中心,准备好合适的运输工具准备运输,其运输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测企业的库存水平,企业对库存物品的定位可接近100%的准确率。

第四阶段:单据处理

为了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必须确保物流、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正常运作,其中资金流则表现为业务单据处理,如收/付款计划。在供应链企业中,不管是服务提供者还是服务使用者,他们均有各自的商业流程或者是商业流程的一部分,一个商业流程的结束应该就是支付,因此,当运单下达,物流运作时,AMI系统则通知财务部门,将收/付款活动分解至各个人员,并确定时序关系以确保资金的迅速回流。

三、敏捷库存管理(AMI)模式的优势分析

1.通过AMI模式的引入,各成员企业内部依托AMI信息系统,当企业需要供贷时,两端点信息数据(供应商、需求商)全程共享。无论企业有多少个供应商,或者说多少个级别的供应商,系统都能快捷地进行补货决策。它不会随着供应商级别的增加而降低补货的准确性,避免各环节相互责怪。

2.通过AMI模式的引入,提高运行效率。由于是通过计算机进行销售预测,因此,能够不间断地监测需求状况,随时做出订货决策,这将大大缩短快速响应时间,提高了供应链运行效率,避免因产业震荡而导致零部件采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3.通过AMI模式的引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对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产品线之间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设计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会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和紊乱。因此,库存成本提高,单品采购规模偏小,采购成本增加。在AMI模式下,信息高度集成处理较快,可将所有通配件暂时存储在3PL中心,部件组装交由3PL完成,降低库存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同时,AMI模式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AMI模式建成之后,在日后的运行当中,也许需要进行必要的参数修改,但这只是间断性的,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长期工作中。因此,从整体来看,它能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AMI模式应用面比较广。在当前出现的敏捷性供应链制造企业圈的大趋势下,AMI模式能够适应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不需要那些区域性的供应链生产企业进行高度一致的生产协调,但是能取得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的理想效果。

上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评析与科学应用 下一篇:论社区教育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