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与社会公正

时间:2022-10-18 11:57:15

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与社会公正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已悄然步入新媒体时代。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言论表达空间,网络舆论监督的问世开启了网络民主的新时代,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论监督 公平正义

2010年3月14日,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提到“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公平正义的热切关注是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是国人的精神需求。正如罗杰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每个人都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进了网络时代,成千上万的网民成为争取公平正义的斗士,他们用舆论监督的方式在虚拟世界里为公平正义摇旗呐喊,并日益推进着现实世界的公正进程。

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

对于何谓新媒体时代,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用户飞速增长,截止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互联网高度开放的言论空间为网民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在这里,网民们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对那些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以及自身感兴趣的事件发表观点和言论,以舆论监督的方式合力改变着现实世界不尽人意的图景。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物,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安德鲁斯认为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堡垒,对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保持着敌意和排斥,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人们再也不需要为这些传统的‘过滤器’所束缚和限制了。”互联网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了发言的机会,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类型,依托于互联网快速、互动、匿名等特点,是一种门槛和成本较低但效率很高的监督方式。

二、网络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公正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让人振奋和瞩目。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在这个中国互联网刚好诞生20周年的特殊时间里,一桩桩网络公共事件开始走进人们视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网民开始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日渐崛起。他们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个人身份采集并公共事件的信息,带动成千上万的网民跟帖和转载,形成网络公共事件,并不断影响传统媒体对事件的跟进和评价。郝继明教授在《网络公共事件的十个特征》中认为所谓网络公共事件,是指围绕现实中的某个社会事件产生,在网络空间引起网友广泛讨论并进而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影响政府决策或造成重大现实影响的公共事件。如“躲猫猫”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QQ与360“互掐”事件等。笔者梳理了从2007年至今的网络公共事件,并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1、从发生数量上看,网络公共事件上升趋势明显,表明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

2007年被称为“网络公共事件元年”,也有人称“民意年”,这一年的网络公共事件虽然不多,但却具有代表性。在华南虎事件中,全民“打虎”的行动彰显了网络民意的巨大力量,网络舆论监督取得完胜,给广大网民继续探寻正义和真理以巨大鼓舞,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手段和习惯走进公众视野。2008年被称为“网络舆论监督标志年”,网络公共事件数量翻了将近一倍,几乎每月网络上都有热点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监督开始走向常态化。2009年,网络公共事件呈现数量“井喷”现象,“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都引发了网民的热议。网民们运用手中权力,以舆论监督的方式捍卫真理和正义。2010年的网络公共事件数量继续上涨,网络舆论监督已经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监督工具而存在。

可以说,从2007年网络舆论监督全面爆发以来,便以迅猛之势走向前台,日益常态化的网络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影响中国转型期时的社会建设,此起彼伏的网络公共事件证明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并日益作为舆论监督中的重要部分而发挥作用。

2、从事件类型上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公权与民权的博弈

在社会转型期阶段,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其中公权与民权的博弈问题成为最为突出也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民主共和国,权力属于广大人民,公众授权政府或个人代表公共意志来协调社会公共事务,以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但部分官员由于政治素养不高往往滥用手中的权力,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加之监督体系尚不完备,从而导致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屡屡发生,官员形象在民众心中一落千丈。在2007年-2010年的网络公共事件中,涉及公权与民权的博弈所占的比例高达63.6%,在这其中,有针对公共决策的质疑(华南虎事件),有对公共政策的抵制(最牛钉子户),有公权力对个人权利的压制(济南红钻帝国事件),有公民群体对公权力的抗衡(厦门PX事件、湖北石首),还有官员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引起的官民对抗(深圳官员猥亵儿童、邓玉娇案、贵州习水公职人员“嫖宿”案)等。在现实生活中,公权力成为一部分人为所欲为、恃强凌弱的工具,广大人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来反击现实的腐败和不公。

3、网络舆论监督的现实目标是追求公平正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传统语境里对好官员形象的诠释,何为造福?就是为百姓谋得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和福祉,为人民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消除不平等的待遇、破除不公正的法则,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义理念。但个别官员并没有这种正义的意识,反而将权力拿来当做标榜自己高人一等、耀武扬威的工具,非但不能保护人民的权益,反而成为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和非正义的制造者。公平正义既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力要求,也是民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代人则倾向于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来改变现实社会的不公正。2009年的“邓玉娇案”正是网络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公正的典型事件,被刺死的官员是强权和恶行的代名词,邓玉娇手刃寻花问柳的官员是为了捍卫公平的人格尊严,网民们封之为“抗暴英雄”表现了对正义的热切追求,他们集体声援邓玉娇正是基于惩恶扬善的正义理念。网络舆论监督以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

参考文献

①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②连玉明、武建忠:《中国舆情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浅析《论语》的传播思想 下一篇:大兵至诚,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