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时间:2022-10-18 11:32:08

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摘 要:打击乐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体现了其应有领域的广泛性。文章主要分析打击乐在江南丝竹乐中的运用、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运用、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在古典器乐曲中的运用、在新潮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关键词:打击乐;民族音乐;吹打乐;戏曲

中图分类号:J6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077-02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打击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打击乐从未被深埋在历史河床底部,而是随着时代的流逝不断发展出各种种类和演奏形式,直到今天打击乐仍然深受人们喜爱,从历史考证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打击乐就已经萌芽,《尚书》这一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打击乐的记载,“於!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可以看出当时的打击乐器还仅仅是新石器时代的湿透,打击乐在当时的演奏方法主要为敲击石头和抚摸石头,这也是打击乐的原形。与打击乐一样,我国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悠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音乐归属来说,打击乐属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在民族音乐中,我们不经意间便能瞥见打击乐的影子,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古已有之。而在探讨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前,我们首先应对打击乐本身及其种类等有一定了解。

一、打击乐种类及渊源

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将其分为为金属类、竹木类、皮革类、石类,根据音高的不同则又可以将其分为定音的和不定音两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打击乐器基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流传下来的,很多古老的打击乐器都已被历史所淹没,留下来的常见的主要为大鼓、编钟、编磬、云锣、铙等。

若论最早的打击乐器,应该属于钟。钟最早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最早的演奏方法为用手拿着敲击或者将其安放在座上进行敲击。之后出现的编钟则是钟的发展,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打击乐器中的一种。编钟在先秦时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无论文化、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反映先秦时期我国民族音乐的辉煌。

鼓是现代常见的打击乐器,也是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我国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传说中鼓为黄帝发明,为鼓舞士气、震慑敌军。最早的鼓是木鼓,后出现铜足鼓、皮鼓等。

磬这种打击乐器,早在尧舜时代的乐舞中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其身影。磬音最早被古人发现是通过石质打击而得,商代的石磬都是用石头加工磨制而成的,并在其上刻精美的饰纹和铭文,声音清脆悦耳,被广泛应用于古今民族音乐中。钹这种打击乐器属于外来器,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元350年左右,跟随“天竺乐”从印度传入我国,在北魏时期钹尤为流行。钹的制作材料为铜,长度大约在30-50厘米之间,中间隆起部分入水泡形,每幅钹有来两片,演奏者左右手各执一片,相互拍击即可发声,钹的隆起部分较大,发声较浑厚。

二、打击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随着打击乐的不断发展,音乐中随处可见打击乐,可以说其运用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都有打击乐的位置,尤其是民族音乐中,打击乐的运用尤其广泛,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一)在江南丝竹乐中的运用

江南丝竹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淡雅秀丽,在江南丝竹乐中对打击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鼓、板、木鱼及碰铃等方面。广东汉乐最大的特点为苏锣的使用,除苏锣外,梆子、摇板、小锣钱等击乐器也经常出现在广东汉乐中;福建南曲又被称为南音、南乐,在这类音乐中响盏、小挡锣、铜铃等打击乐器十分常见;河南板头曲因演奏手法灵活多变、演奏风格与众不同而深受人们喜欢,其演奏亦离不开打击乐,板、八角鼓、月鼓都是河南板头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二人台牌子曲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丝竹乐中也运用了打击乐,且是独具特点的打击乐器四块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丝竹乐中包含着打击乐,这些打击乐主要起到调节节奏和色彩的作用。

(二)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运用

打击乐在民间鼓吹乐、吹打乐中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它在其中的运用已经超出在其他应用领域中节奏与色彩的范围,而是一种与其它乐器的合奏来完成音乐程式的运用,同时能够独立构成音响的画面,在演奏形式上甚至已经形成某些规范。民间鼓吹乐、吹打乐是丝竹乐(管弦乐)与锣鼓乐综合的产物乐种,主要用于民俗场合,气氛热烈,多具喜庆色彩。如江南一带流行的“十番锣鼓”便是该乐种的典型,是吹奏乐器、弦乐器与锣鼓等打击乐器组合演奏的一种乐种。该乐种在演奏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锣鼓(亦称素锣鼓),一类是丝竹锣鼓。清锣鼓的乐队组合又有粗细之分,对打击乐器的运用也有一些区别。粗锣鼓在演奏中通常会运用云锣、拍板、喜锣、拔等,细锣鼓演奏则是在粗锣鼓的基础上加用小拔。“十番锣鼓”中“一、三、五、七”句式是其击乐的节奏型,各种锣鼓牌子都由顺列句、逆列句、倒列句等组合而成。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十番锣鼓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规律,具有足以令人惊呆的演奏效果。

(三)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

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中国民歌、说唱、器乐、歌舞音乐等高度发展的统一体。我国传统戏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歌舞说故事,虽然传统戏曲讲究的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表演,但在其发展历史中,音乐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有两个重要因素构成:一是演员的演唱,二是器乐演奏。另外,戏曲的念白、唱诗也带有不可忽视的音乐性。

中国人往往习惯将看戏说成听戏,也可以见得传统戏曲中音乐部分的重要性,而作为所有戏曲乐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打击乐的作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分为文戏和武戏,文戏主要以吹管乐和弦乐加以伴奏和串场,武戏的组织则主要依靠打击乐,不过在文戏中板式(音乐结构)的变化和转承的完成往往也需要依靠打击乐。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打击乐主要运用于武场,司鼓、大锣、铙钹、小锣是最常用的打击乐器。戏曲中音乐地位的重要性使其类似于西方歌剧,而相对来说,戏曲中的司鼓的地位相当于于西方歌剧中指挥。开场锣鼓又被称为缓锣,是中国戏曲开场必定会有的,主要以此来讲演出帷幕拉开,在戏曲中打击乐几乎贯穿于整场演出,开场锣鼓和收场锣鼓遥相呼应。通过精彩的开场锣鼓演奏,演奏家们可以将观众们带入各个不同的历史氛围或生活情境中去,通过打击乐的锣鼓音乐能够很好地导入戏曲的戏剧性。

所以,打击乐在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和地位是相当广泛和重要的。不管从传统音乐美学还是从戏曲演出来说,打击乐在传统戏曲中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打击乐,传统戏曲如京剧、川剧等的武大场面等都将很难进行,甚至可以说乐器的准确演奏与戏曲的成功有深刻关系。

(四)在古典器乐曲中的运用

在古典器乐曲中,也常常能看到打击乐的身影,很多著名的古典器乐曲中都运用了打击乐。以古典名曲中国传统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为例来说,该首乐曲的引子由琵琶以鼓点节奏领奏,在同音上对属音加以弹奏从而引出慢渐快的鼓声,音乐在鼓声的应和下呈现出一幅秀丽的江南夜色。鼓在这里运用的很巧妙,通过肃鼓声将人们从繁华的白天带进江南的夜幕中。乐曲在各个标题段的终止音上都配上了一声碰铃,在高音区的泛音位置则对低音锣声加以叠用,使整首乐曲又回到了夜色幽静和深远中,切合了江南的春江花月夜。

再以现代创作的具有传统音乐属性的《蜀宫夜宴》这一民乐合赛曲为例,它除了在技法上对传统音乐的故围做出突破外,在打击乐的运用上也匠心独运。《蜀宫夜宴》可谓旋律美与击乐音响美的完美综合,对打击乐的运用充分且得体。定音类击乐用了云锣、管钟,不定音类则除运用木鱼、板鼓、拍板外还运用了哑拔、急拔、萨巴依等。作品在《霓裳羽衣舞》这段音乐的表现中,对打击乐的运用尤其充分,固定的舞步节奏均以打击乐器完成,谱写了一曲五光十色的神奇音乐。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多次运用击乐的独奏,最后复合打击乐音响将高涨的情绪推到了顶点。

(五)在新潮民族音乐中的运用

除古典民族音乐外,打击乐还经常被运用在新潮民族音乐中。新潮民族音乐的主要目标为开拓新的音响,挖掘打击乐的潜力以寻求新的组合,是当前时代众多音乐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虽然人们常常认为这种音乐是“新、奇”音乐,但其在乐器的选择上却并不“新、奇”,而是通过各种乐器来打造新的音乐境地。以获得“中国唱片奖”民乐作《天籁――为七位演奏家而作》为例来说,这部作品中展现更多的是各种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印象,品二等奖的传统音乐中常见的旋律和调性在这首作品中可以说没有,器乐的音色或悲戚、或优美、或轻快,层层递进,新奇凝重。而这首音乐如此美好的音响效果其实离不开特殊而丰富的打击乐器,在《天籁――为七位演奏家而作》中,总共使用了二十九种乐器,其中十七种为打击乐器,分配在七位演奏家受众,每位演奏家手中操持的打击乐器至少为两件,在传统民族音乐中,这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可见这一新潮音乐对打击乐的重视。

总之,我国民族打击乐乐器种类丰富,技艺博大精深,如何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民族音乐中是当前很多音乐人的使命和追求。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民族音乐中,打击乐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且必将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冰野.从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看打击乐的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08.

[2]赵露.试析民族打击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青海社会科学,2007(5):178-180.

上一篇:论裕固族舞蹈的分类与特征 下一篇:大师驾道 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