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10-18 11:20:50

语文学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思考

内容摘要:教学改革的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课堂,追求“高效教学”,才能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如此。积极探索语文高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语文课质量尤为必要。

一.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改角度讲,是指在授课中以教师、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本,实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的最优化,以尽量少的时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基于这个认识,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达到课堂高效益、高质量。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段必须张弛有度。时间安排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带来教学效率的低下,要使教学密度恰当适度,就必须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控制好难易程度,使尽量多的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时间能否得到有效、充分地利用是衡量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前提。

2.有机融合课堂各要素。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综合、有效地发挥作用,才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这要求教师正确内化先进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特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学力水平,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严谨,进而使课堂各要素有机融合。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效课堂注重以活动承载学习内容,以活动推进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越高,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学生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不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二.明确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教学策略是指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可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作用。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索学习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与之有关一个概念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学策略,注重对可能产生问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的预期和应对措施的筹谋,重在预判,具有指导性,是教学实践的内在主线;教学方法,注重对达成预期目标的途径、手段的设计、创新和实施,重在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在教授过程中显现。

弄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要求,要避免把制定教学策略误为教学方法的简单选择。

三.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多,但普遍的问题是,一是教学目标盲目。在备课时很多老师往往照着教参抄,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课堂实施时目标性很差,有些教师备课时,目标制定没考虑“三维目标”,没把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放在学习的首位,致使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沉闷。二是教学预设单线。一些老师在预设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每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然后是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等,使应该充满鲜活生命色彩的语文课演变成繁琐的条分缕析课。三是教学过程封闭。课堂上教师习惯用自己的设计思路去统一学生的学习,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学过程的过分预设和封闭,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要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精神,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生命溢彩的精神乐园,要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策略:

策略一: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目标。首先,目标要指向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方面的总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的习得,而且更要注重习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情感的发展。当然,目标可能很多,切忌面面俱到。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其次,目标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目标,一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与能力制定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可提高教学效率。

策略二: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首先钻研教材要透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与水平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立足大语文的角度和语文课的总目标对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进行深度地钻研,对文本内容融会贯通,再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角度或切入点对文本教材进行深加工、预设,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并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激活、串连,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从而达到高效。其次,了解学生要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性地遇到被学生中涌现的意外问题而牵制教学进程,究其原因,除了老师教学机智不够丰富外,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基础的过高或过低要求,都可能导致课堂意外的发生。所以预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认识水平,只有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预案,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学生才会反复地品味、琢磨和交流,才会产生出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才会有创造思维的闪现,才会实现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全发展。再次,教学设计板块化。这里的板块化是指教学结构板块。一堂课总是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教学结构,这些结构大多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这就构成了教学板块。然后就在板块的牵动下,由教师、学生共同商讨,以交往互动为主要方式确定教学思路,生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板块式教学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不可肢解的整体,每个板块都有一个集中的问题情境,有较大的课文覆盖面,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力,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能。它与传统的线形教学思路不同,能变原本单一性的语言训练为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能力求改变分散为集中,繁杂为简约,单一为综合,慢节奏为高效率,从而使语文三维目标在整体中优化,在整体中推进。

策略三:构建生态、平等的过程。一要做到教学环境和谐化。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像,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达到高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特级教师魏书生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二要做到教学过程生态化。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胸有预期目标外,还可根据教学活动的变化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走向更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要突破课堂中心的局限模式,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三要做到教学地位平等化。语文教学中,教师恨不得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股脑儿地传递、输送给学生,无暇顾及学生们的诉说,拼命地追求在他们认为无疑是标准的答案。这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做法,禁锢了鲜活的思想,泯灭了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放在思想主宰、知识权威的神圣地位,试问,这样的课堂“对话”会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吗?会有思想与思想的交锋吗?真正的对话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蹲下身子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声音,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必然从真诚的倾听开始。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

课题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度微型课题“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研究”(swx12-652),校级课题《基于高职课堂学科有效教学案例研究》(2013056y)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