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角色

时间:2022-10-18 10:30:35

试论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角色

摘 要: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充当心理教育的重要角色。要承担好这一角色,必须正确理解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全新的教学工作模式,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心理教育 教育心理学

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扮演的多种角色,笔者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主要阐述体育教师的心理教育角色。

1.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地位

体育教师角色地位的把握,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活动本身和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位置的认识与理解。

体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教育与受教育的师生关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作为手段达到这种精神性目的的。虽然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总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任务培养受教育者,但是活动、任务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某些教育工作者总是误把完成任务的活动当成教育活动,把教育目的功利化。因此,教师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时要切记,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切不可为了达到外在的功利目的而不惜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这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崇高性之所在。

2.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

体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其心理教育角色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心理教育角色的关键在于“导”,要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加以恰当的引导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自身完善紧迫性的认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现今的教师首先要构建内心世界,树立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教育学生修身,使其心理健康。教师要扮演好心理教育的角色,就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充分认识自己。即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体系和认识结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学会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全新的教学工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3R”(读写算)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他又新增了“2R”(尊严与负责)教育――善行教育、人格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尊重别人,爱护集体和行为规范),再教会学生做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应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思路,也是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只有教师认清了心理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把握了正确的教学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心理教育角色的内涵。

3.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

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是体育教师角色行为的正确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之前,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也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障碍。这样就容易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就能真正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渴求友谊,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或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自我表现受到别人非议等。这样就造成学生心里矛盾重重,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心理发展上说,此时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帮助,直至他们走出误区。作为扮演心理教育角色的体育教师来说,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在深层次上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实践证明,要使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就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用敏锐的智慧和温暖的爱心,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产生烦恼或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给予有效的指导。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挖掘出心理问题的深层缘由,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消除心理障碍。

通过对自身心理教育角色客观、科学的认识和角色行为模式的正确合理运用,体育教师就会很好地履行心理教育的角色,人们会承认他们在担任心理教育角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一篇:多媒体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下一篇:图文结合直观感性,构筑“色彩文字”活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