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探讨

时间:2022-10-18 08:39:18

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探讨

摘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体现在人身上的特殊资本,对它的投资能给它的载体带来收益,而要使人力资本最大化,又必须注重与其相适应的就业结构。本文从我国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二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本;就业结构;经济结构

一、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大多数专家学者倾向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T.W.舒尔茨和G.S.贝克尔的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表述。舒尔茨对于人力资本是这样定义的:“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寄予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劳动能力,是以一定的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为表现形式的非物质资本。一般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这种定义包含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本并非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等;人力资本的获取或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经由有意识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形成;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能力,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具有生产性。

二、我国人力资本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人力资本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增加,投资幅度增大,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多渠道投入的结构已见雏形。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投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地区间投入也不平衡,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力资本投资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刚性的人力资源配置导致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三是由于我国人事体制改革长期滞后,浪费人才、压制人才的现象相当严重。人力资本价值得不到承认,我国就业人口文化程度低。

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1)就业增长的弹性趋于下降。从目前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劳动力需求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城镇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剩余率上升上面。近年来因企业转制、转产和开工不足而造成的失业现象增多和部分企业工资支付不足,使城镇企业中潜在的就业不足转化为公开或半公开的失业。原因是:a.导致当前失业和下岗的首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处于相对低沉的时期,社会总需求不足,市场萧条从而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开工。b.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一部分丧失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部门排挤出大量劳动者。c.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原来以冗员形式存在的隐性失业变为公开的失业或下岗。

(2)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全国上下的一个工作重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向深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渐加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日渐突出,现有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也将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据统计,1996年至2007年,中国国有单位从业人数下降了20%,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数下降了40%;同期外资企业等经济单位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近400万个,私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648万个,个体经济创造就业岗位427万个,这些新增岗位大部分为新生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所填补,城镇下岗职工通过这一渠道实现再就业的数量十分有限。有鉴于此,我们应当立足现状,着眼于客观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成因和矛盾,积极探寻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一个带有共识性的意见,就是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主要包括通过小规模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企业、个体经济、独立服务、社会服务、自我就业等形式完成就业,也包括在正规部门中创造非正式就业、临时就业、小时工就业、季节工就业、短期合同工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就业,等等。

(3)就业结构转变过程缓慢。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不协调以及整个社会总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外,还突出表现为就业结构转变进行得非常漫长和曲折。根据相关资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为,第一产业为83.5%,第二产业为7.4%,第三产业为9.1%,非农就业劳力为3432万人。到了80年代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为,第一产业为70.5%,第二产业为17.3%,第三产业为12.2%,非农就业劳力11835万人,30多年以来增加了约840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323.3万人。到了2006年,我国的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为,第一产业占45%,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32%,第二、第三产业相加占到55%,非农就业劳力39931万人,26年增加了2809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80.6万人,这是一个结构性、标志性的变化。我们说衡量一个国家有没有达到工业化应该有三个标准,第一是在GDP里,工业总产值是否超过农业总产值;第二是在经济结构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是否超过50%;第三就是城镇人口要超过50%。

三、人力资本和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是有效促进就业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但是,市场调节往往有局限性,为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就有必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既充分发挥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就业结构角度而言,政府应注重就业促进策略的层次性与短中长期的有效结合,制定积极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发挥中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培育促进就业的城市精神与新型文化,有效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就业、创业以及职业转换能力。这样,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必要前提,产业升级则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必要保证。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著,张力译.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

[2]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5.

[3]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63-144.

[4]莫志宏.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74.

[5]张兆国.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三大悖论[J].财会通讯,2004,(3):145-147.

[6]盖骁敏.人力资本不同于劳动力[J].中国经济问题,2004,(1):78-79.

[7]葛公文.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03,(6):146-147.

上一篇:江西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机械产品组合优选模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