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时间:2022-10-18 08:34:3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产生光电效应,若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而降低入射光的强度,则

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仍能发生光电效应,但光电子从阴极逸出的时间将增加

C.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减小

D.单位时间内逸出光电子的数目将减少

2.氢原子从A能级跃迁至B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A能级跃迁至C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若λ1>λ2,则氢原子从B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将

A.辐射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B.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C.辐射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

D.吸收λ1λ2λ1-λ2的光子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由V1膨胀到V2,如果通过压强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为W1,传递热量为Q1,内能变化为ΔU1;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为W2,传递热量为Q2,内能变化为ΔU2。则

A.W1=W2,Q1=Q2,ΔU1=ΔU2

B.W1>W2,Q1>Q2,ΔU1>ΔU2

C.W1>W2,Q1ΔU2

D.W1ΔU2

4.点电荷Q1、Q2和Q3产生的静电场的等势面与纸面的交线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标在等势面上的数值分别表示该等势面的电势,a、b、c…表示等势面上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位于的点电荷不受电场力作用B.b点的场强与d点的场强大小相等

C.把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到i点,再从i点移到f点过程中,电场力做的总功大于把该点电荷从a点直接移到f点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D.把单位正电荷从m点移到c点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等于7kJ

5.如图所示,用三根细线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细线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若三根细线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力F的大小为

A.3mg/4B.mgC.4mg/3D.5mg/3

6.某种实际气体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该气体作绝热膨胀,分子间平均距离从ri增加到rf,下列说法哪一个错误?

A.ri

B.rb

C.r0

D.ri

二、多项选择题

7.由Z个质子与N个中子组成的某稳定原子核,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定原子核的Z与N必须相等

B.两个5626Fe融合为一个原子核时,质量会减少同时释放能量

C.稳定原子核的质量必小于其所含的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之和

D.两个21H融合为一个原子核时,质量会减少同时释放能量

8.如图为均匀介质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9个点,相邻的点的间距均为L,一列横波沿此直线向右传播,在t=0时刻质点1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第二次出现图示波形,以下关于该列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期为T/2,波长为8L

B.周期为2T/5,波长为8L

C.周期为T/2,波速为16L/T

D.周期为2T/5,波速为20L/T

9.下列与热现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机可以把燃料燃烧得到的热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B.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电炉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D.不可能使物体运动的动能完全转化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10.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设,1927年该假设由英美两国物理学家的实验得到证实。1989年,日本物理学家得到电子的双缝干涉图象。对于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缩小双缝间距,电子速度保持不变,则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若缩小双缝间距,电子速度保持不变,则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若双缝间距不变,电子的速度增加,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D.若双缝间距不变,电子的速度增加,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11.在引力常量G为已知的情况下,利用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A.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

B.卫星质量和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C.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速度

D.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周期

第二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

12.用重锤、电火花计时器验证物体自由下落时机械能守恒。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拖着纸带通过电火花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打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有关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A.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6V输出端上

B.松开纸带,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C.打出的某条纸带如图,O点为起始点。为验证从点O到点n的过程机械能守恒,用刻度尺测出点O到点n的距离hn,减少的重力势能ΔEP=mghn,打点n时的速度vn=ngT(T为打点周期),增加的动能ΔEk=mv2n/2,比较ΔEP与ΔEk的大小。请判断以上操作与结果处理是否有不当之处,若有请指出并改正。

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纸带数据及打点周期T,可测得物体实际下落时的加速度为 a=

13.用半偏法测电流表A的内阻Rg,提供器材如下。

干电池:电动势E1约1.5V,内阻r约10Ω;待测电流表A:0~50μA,内阻Rg约4kΩ;电阻箱R1:0~99999Ω;电阻箱R2:0~9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2)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要求R1》Rg(比值R1/Rg越大,误差越小),本实验中R1虽比Rg大,但两者之比不是很大,因此导致Rg的测量误差较大。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A半偏时的回路总电阻与满偏时的总电阻相比(填“偏大”或“偏小”),导致半偏时R2(填“大于”或“小于”)Rg。

(3)为减小Rg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回路总电阻的方法,即把半偏时回路电阻的变化补回来,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估算得出(半偏时R2可近似看作Rg)。实际操作如下:把R1调为R12=Ω,再调节R2至R22使电流表A。

(4)试简要回答进一步提高Rg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四、计算或论述题

14.如图,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叠放在水平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状态,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力F拉B物体,为将B从A的下面抽出,F至少为多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某同学的解题思路如下:设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1,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2,将B从A的下面抽出的条件为F>f1+f2。你认为上述思路是否正确?若你认为上述思路正确,请求出F的最小值。若认为不正确,请给出你的正确解法。

15.导弹发射时可在导弹和发射基地间连一根细如蛛丝的特制光纤(就像放风筝一样),它的纤芯直径仅300μm,但可承受很大的拉力。起着双向传输信号的作用,从而达到光纤制导(有线制导)作用。若纤芯材料的折射率n1=2,包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1.732。导弹发射距离(光纤的长度)为10km。

已知光由折射率为n1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遵循折射定律sini/sinr=n2/n1

(1)试通过计算说明从光纤一端入射的光信号是否会通过包层“泄漏”出去。

(2)若导弹飞行过程中将飞行参数转化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回发射基地,经瞬间处理后将指令信号原路返回,求信号往返需要的最长时间。

16.一空降兵从离地面370m高处做跳伞运动时,未能顺利打开降落伞,他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在落地之前已经作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56m/s(终极速率),由于落地时刚好掉在雪地上,雪地对他的平均作用力小于人体受伤的极限值1.2×105N,他幸而没有受伤,已知伞兵的质量(含装备)为85kg,求

(1)该伞兵与地面作用过程受到的合冲量的大小。

(2)使伞兵安全停下来雪的最小厚度。

17.如图甲所示,在坐标xoy 平面的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恒为B0,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向里的磁场为正。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 的正粒子,在t=0时刻从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沿着x正方向射入磁场中,不计粒子的重力,经过一个磁场变化周期T(未确定)的时间,粒子到达第一象限内的某一点P,且速度方向沿x正方向。

(1)若O、P连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45°,求磁场的变化周期T。

(2)因P点的位置随着磁场周期的变化而变动,求P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

18.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为1、2、3……n号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为m,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n木块分别以初速度v0、2v0、3v0、……nv0同时开始向右运动,木板的质量与所有的木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的速度匀速运动,试求:

(1)所有木块与木板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vt。

(2)第1号木块与木板刚好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1。

(2)t>0时,超导圆环在外力支持下缓缓下移,求圆环下落到Z处时的超导电流强度IS(已知超导状态下圆环包围的磁通量守恒,超导电流IS在超导圆环中产生的磁通量Φs=LIs,L是常数)。

(3)求超导圆环在磁场中下落到Z处受到的磁悬浮力F(Z)。

(4)为了使超导圆环悬浮在Z>0处,求超导圆环质量m的最大允许值。

参考答案

1.D2.C3.B4.D5.C6.D7.CD8.BD9.BC10.AD11.ACD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玻尔理论》考查中易错、易混点分析 下一篇:“电与磁”综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