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8 07:16:37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化成为信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教育中过去统一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媒体网络技术的冲击下受到了极大的震荡,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初中教育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教育;特点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掌握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的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搞好现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对在初中教育中全面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较之以往的任何技术带给了教学更多的可能性。单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说,教师和教材已经不是仅有的路径,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足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这为打破教师中心论,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技术正导致“地球村”的形成,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开展教与学提供了可能;但是这一切都仅仅是可能性,如果说有事实的话,那也不是现代教学的主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使得信息化教学没有形成气候,难以取代非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更多的时候,现在的教师们还是只把多媒体技术看作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这种工具只是提供了比以往的技术工具更先进、更便捷(仅限于多媒体技术普及的地方)、更强大、更复杂的功能。多媒体技术只是因为以上的优点而被使用,并没有成为如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某些情况下,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带给有经验的老教师是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反感;另一方面带给喜欢尝试的年轻教师仅仅是新鲜感和时髦感。

2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初中教育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教学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2.1教学目标走向创新

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图、声、像为一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材料、任何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在这一学习环境下要求学生不是机械地记住什么,而要学会根据需要去获得信息,分析、综合、评价、使用信息,学会使信息加工后成为有用知识和再生资源,从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这一学习环境下,初中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目标的评价原则,有机地将多媒体技术和初中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想象、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正确判别、选择、理解及运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和新观念的能力。

2.2教学时空走向开放

网络延伸了传统的教学时空,使学习不仅可以在教室内进行,还可以在家庭和社区机构中进行,信息不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地区,数据、图片、情报、新闻等都以共享资源的身份进入开放的时空。同时,网络技术也拓展了师生的心理时空,传统教学中,师生虽然同室合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交流并不多。网络社会给师生提供了开放的心理交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师生之间关系也由传统的单向交往转向了网络组织式的互动交往,在交互作用中,学习这个主体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互助,也获得情感上的沟通,这就使初中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走向开放。学生的学,不再以能做出题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与创造能力为目标。

2.3教学内容走向直观

现代多媒体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全新阅读方式,它提供的电子多媒体读物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记忆、思考、探讨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特别网络虚拟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更为逼真,它不仅可以带领学习者进入分子、原子结构、细菌、基因等微观世界,还可见到宇宙、海洋、卫星发射、原子弹爆炸等客观过程,使学习活动摆脱了文字单调的叙述,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教学对象走向自主

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个人创造了一个能自主安排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积极反思,自觉地对学习措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并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种是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其实施环境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在整合实施过程中,一般是利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进行教学。其突出特点有二:一是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形式,以实现对宏观或微观现象的直观再现,或者用来对情感类教学目标进行铺垫和渲染;二是学生主要通过聆听和观看的方式单向参与教学过程,而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机之间的双向交互活动。

另外一种是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其实施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教室。与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模式不同的是,由于这类教学模式具备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或两人一台计算机的技术支撑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交互性,更能突出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不仅应具备网络环境下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还应具备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合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组织小组协作活动的能力。这类整合模式由于配置硬件设备的价格较高,目前主要用于支持中小学各年级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有富余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可用于实施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所以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普及程度,在当前远不如基于多媒体演示的整合模式。

4结论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模式也应有相应的变革,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正在迅速来到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袁振国.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荣宪伟,丁晓艳,卜文斌编著.物理教育技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08.

上一篇: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授课中的优势 下一篇:刍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