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体会

时间:2022-10-18 07:13:02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体会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体会

新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 转变思想,把育人放在首位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例如,笔者在教《荔枝蜜》这篇散文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这篇散文的思想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就是用辛勤的诚实的劳动,给人以美好的东西,这是市场经济最需要的。特别是“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一句,应该侧重咀嚼。要告诉学生,只有给社会提供像荔枝蜜那样极好的东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欢迎,赢得市场。作者赞美农民是“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种“为自己”与“为别人”的统一,“为眼前”与“为后世”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

二 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 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

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中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他们就愿意说,而且能说得多,说得好。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引导。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就有兴趣,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是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事,说话的信心就会增强,能够积极参与,会产生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口语交际活动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口语交流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

四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如朗读、诵读、双读、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每种方式的读,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与作用。朗读是首要的阅读方式,读书要从“声响处学”,重在“以声解义”,要声音响亮地念文章。诵读,则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拍地读,重在“以声传情”。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阅读方式是蔽读,不出声,不指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相对而言,双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人们常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双读。“浏览”和“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略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信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目标要求和阅读材料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各种阅读方法,让中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应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习惯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当前,阅读教学还要认真处理好中学生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首先要让中学生充分地读,让中学生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教师作为阅读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并安排中学生应有的读书空间和时间,使中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应该调动中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中学生读得印象浅薄、形象模糊的时候,要引领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得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五 加强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写作文,说到底是思维的展现。语文能力的背后是思维能力。一般写作是这样,高考文章写作更是这样。例如议论文体,主要是指依靠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它不像记叙文那样专门叙述、刻画具体的人、事、物的具体特征或发展变化过程,而是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或普遍规律。可以说没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作文,即使文采好,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一旦思维僵化,无论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丰富的素材,学会了多少作文技巧,最终还是难以灵活应用。因而要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就成为指导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

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价值追求,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目标和实施要求。几年来,初中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上一篇:赏析《劝学》精妙的教育艺术 下一篇:浅谈《论语》伦理思想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