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8 06:42:50

浅谈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体态语不仅是人类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体态语,对外汉语教师应准确、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拟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对外汉语课堂中体态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 运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89-02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体态语教学研究”(L12DYY023);2012年辽宁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体态语教学研究”(YB2012007)

作者简介:刘颖(198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体态语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置的变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①体态语作为口语表达的辅助工具,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体态语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重复并扩展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对于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加深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吸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尽管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学质量,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最佳的表达方式。通过借鉴以往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言语信息

体态语可以对言语行为起到描述和修饰的作用,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如教师讲解“先……然后……”,表示动作或者行为一个发生在前,一个发生在后,教师在对学生说出“我们先学习课文,然后做练习”的同时,可以先后伸出一个、两个手指自然而然地表示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此时手指发出的信息便补充了言语表达的不足。

体态语还可以使抽象的语法规则转移成直观的演示与感受。如对趋向动词作补语这一语法现象,可用手的动作、走路的动作反复进行操练。“拿出来”“放进去”“走上来”“走下去”“走进来”“走出去”等伴随着语言肢体动作,可以打破单一练习、枯燥重复的讲解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这一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消化、吸收课堂学习内容,补充强化课堂有声语言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语义表达

体态语可以拓宽有声语言的传输渠道,教师动态、直观的体态语能够强化言语语义,增强口头语言表达的效果,使表达更加直观形象、明白易懂。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学生词汇量少,纯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讲解,这时正确地运用体态语能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教师的意图,辅助学生理解语言信息,强化语义表达。例如在讲解“这个星期天”时,伴随着语言的讲述,笔者将手指并拢朝下,在贴近胸口的位置上下移动,接着将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向上,在身体的左侧做向上的运动,并加重语音强调“上个星期天”,与此相反,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在身体的右侧,做向下的运动并重复“下个星期天”。在接下来的复习和检查时,重复这样的动作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了语言,而且在后来学习“这周” “这个月”“这次”时,当笔者再重复上述动作时,学生便能很快地说出“上周”“下周”“ 上个月”“下个月”“上次”“下次”。

(三)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留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也包括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体态语反映出不同的思想文化、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等。在对外汉语课堂,体态语不仅是辅助口语表达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对外汉语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窗口,特别对于刚到中国的汉语初学者来说,在没有接触更多的中国人以前,课堂就是一个微型的中国社会,对外汉语教师就是中国人的代表。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体态语肩负着传播文化的使命,我们只有恰当、合理、优雅地使用体态语,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

二、对外汉语课堂体态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体态语应避免文化冲突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手部动作来指示某位学生回答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地要向学生下发作业、教具等。在中国我们一般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做出指示动作或者双手并用交给学生物品以示郑重。但是,在一些国家左右手是有严格分工的,右手接触净物体,左手接触秽物,若用左手指示某人或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受到蔑视或某人怀有恶意,所以在对外汉语课堂应注意左右手的分工。仅仅是手部的体态语,文化内涵大相径庭,这恐怕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体态语时较容易忽视的细节。“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预先了解某些体态语在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

(二)介绍中国文化使学生了解汉民族体态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不同国家的体态语,在避免使用有文化冲突的体态语时,还应该积极介绍中国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普遍使用的体态语所传递的信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使学生理解某些汉语常用体态语及其相应的文化涵义。比如: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跪拜、磕头等在中国古老文明中源远流长。至今,在一些传统家庭,当传统节日或者长辈寿辰时,小辈依然会行跪拜礼以示敬爱。由此演化而来的斟酒倒茶时,中国人习惯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在桌上轻扣一下,代表磕头致谢的含义。

汉语体态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民族体态语必不可少。

(三)适度运用体态语

多数留学生热情活泼,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因而体态语的运用能够起到形象传达意义、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的作用。然而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也正是因为留学生的活泼好动,过度使用体态语会使对外汉语课堂秩序失控。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注意适度运用体态语,避免过度、夸张、频繁的身体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教学实质和重点内容,甚至影响教师形象,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轻佻的误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体态语就具备了民族、社会和时代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及时了解体态语的差异性,对于师生间的理解和交流,避免产生误解甚至矛盾至关重要。

注释:

①周国光、李向农.体态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第1页。

② 柯廉 等.公共关系与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耿二岭. 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

[2]柯廉.公共关系与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孙雁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5]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上一篇:“点木成金”的农民根雕师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