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上好实验课

时间:2022-10-18 06:25:26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上好实验课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世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我国也不例外。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生物实验;生物学;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49-01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

一、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到: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论等。第三,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教师应事先交待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教师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许多同学确认的课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发现部分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斐林试剂呢?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们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对于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使淀粉逐渐被水解,导致结果很可能与对照组差不多,从而影响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选择碘液来检测就不存在此类误差,可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

三、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四、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操作,学生需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是,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晨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因此,尽管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实验分析这一目的,而且实验也比较简单,我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竺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还是必要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实验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未来的科技研究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道平,陈继贞.生物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

[3]张树舜,杜在祥.生物实验与实用技术[M].山东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高效.创新.和谐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浅议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