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 让学生爱上语文

时间:2022-10-18 06:07:44

听说读写 让学生爱上语文

高尔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认真听

听,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基本功,也是语文“百科之母”的真正体现。因为一个学生只有学会认真聆听,才能进一步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意思,然后才能在实践中操作实施。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听呢?

我在新学期开学前就精选了一些文辞优美的名家美文,如林清云的散文,席慕蓉的诗歌,刘墉的小品文,张爱玲、三毛的小说等。开学后,我利用课首5分钟读给学生听,让他们置身美的情境中,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又结合高中教材必修一里徐志摩的诗,讲到他的人生经历,让教学妙趣横生。

之后,我又抓住学生在青春期对“爱”的憧憬,从《诗经》、古诗词中选出一些古人大胆表达爱情及对爱情的忠贞、执著的诗文,让他们感受古人真挚、纯洁的感情,感受诗作语言的巨大魅力和生活气息,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早恋”这个话题,矫正他们对“爱”的肤浅、错误理解,让他们明白“爱”的责任及厚重感。

我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名家的诗词创作,给他们讲解诗歌,探究诗句的关键字词及表现手法,然后知人论世,分析作品主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循序渐进的做法,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语文的丰富与有趣,也明白了每一个字词背后的深沉内涵。

二、大胆说

说,是一个人表情达意的根本手段,是沟通人与人关系的桥梁。那么,怎样才能让说变得清楚明白、生动简洁,并让听者在短时间内明白你的意思呢?这也是需要努力练习的。

首先是说话者要有胆量,能大胆流畅地表达心中所想。其次是要能说,即让你的表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且思维缜密,而这样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必须通过训练才能达到。

我想起了这样一幕:自己读大学时,因胆怯羞涩而导致无法回答老师提问的“介绍你的家乡香格里拉”的尴尬处境。之后,我为争回颜面,反复训练说话,锻炼胆量,最终参加了系内大学生辩论赛,并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明白:自信、勇敢并非与生俱来,它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于是,我决定如法炮制。

我向学生阐述了即将开展的辩论活动的构想,及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学生大加赞赏并跃跃欲试。这时,我趁热打铁,立刻选定辩题,分出正、反两方,让学生选出优秀选手担任辩手,其余同学则辅助查找资料,齐心协力准备比赛。

比赛时,我郑重其事地请来班主任、任课教师作评委。比赛紧张地进行着,辩手们唇枪舌剑,口若悬河,锋芒毕露,场面剑拔弩张,扣人心弦。台下时而屏气敛声,时而掌声雷动,师生们都兴奋异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辩论我们每月举行一次,从不间断。

这个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变得自信、勇敢。后来有些进了大学的学生,还写信告诉我,感谢我在高中时给他们锻炼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大学的学生会和各种比赛中占据了优势,轻松胜出。听到这些,我心里无比欣慰。

三、投入读

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维。而且,多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打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写起作文来思路通畅,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于是,我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读散文、读诗歌。或放声朗读,或旁若无人地读,或抑扬顿挫地读……读出作者的悲欢、喜乐。同时,我告诉学生:读书不应只停留在某一篇诗歌或散文上。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应扩大阅读范围,广读中外名家作品,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见解、认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还鼓励他们两星期读一本课外书。为节约成本,我建议他们每人买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到班上阅读,读完之后互相传阅,资源共享。在我的倡议下,学生开始了积极的阅读。下课十分钟,他们不愿意休息,都坐在教室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花十来元钱就读到了价值上百倍的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让他们的脑袋变得丰富多了,也让他们在品味文学经典的同时,感受到了语文的巨大魅力。

四、用心写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实终极目标便是“写”。在上述听、说、读的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面的兴趣培养。

我在班里成立了“呐喊”文学社――说到文学社名字,其实还是学生自己拟定的。因为我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写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于是有同学认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漠,我想要呼唤真情;学校里师生隔阂太大,我想要呼唤理解;看到有教师在升国旗集队时谈笑风生,我想要呼唤自律……这个构思极好,于是我们敲定文学社名为“呐喊”。

文学社组建后,同学们积极创作,态度认真严谨,文章题材直指时弊、一针见血,呼唤真善美热烈真诚,叙述自身经历情真意切……作品集册成书后,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于是,我们班出现了一个鲁迅式的笔锋犀利的小杂文家,出现了一个李清照式的温婉多情的小才女,也出现了一个余秋雨式的质朴深沉的小散文家……我这才发现,原来学生并非没有潜力,只是需要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一个供他们展现才华的舞台而已!

同时,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我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真诚的鼓励,不让他们深陷“痛苦”的深渊。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其中一位学生只写了400多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但是文章的题材还算新颖。按惯例,以60分为满分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打35分就已经很高了,但现在怎么办?打35分是不是太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了,而且埋没了新颖的文章题材。于是,我给他打了这样一个分数:“55-15-5”,并在每个分数下面作了解释:55分――内容新颖,有创新精神;减15分――内容不充实,篇幅不够;减5分――书写太潦草,有错别字。可见,同是一个35分,这个带着减号的35分,不仅极大地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也较为具体地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形象生动,比单一的35分更有激励性、针对性。学生在这个分数中,不仅看到了我对他的信任,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我在教会学生“认真听、大胆说、投入读、用心写”的同时,还让他们感受中华语文博大精深而无以言喻的美,而我自己,也被学生喜欢和尊敬,我心中的感动、幸福、快乐,更是无法言表。所以,我感谢语文,它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与生活的距离,让我学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

上一篇:例谈如何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下一篇:理性看待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