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时间:2022-10-18 05:48:30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摘要:本文笔者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从高中数学课堂的两个主角即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通过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来创新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与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陈旧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全国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注重创新学习,以人为本,对教师及学生都有新的要求。而从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课堂效果低下,学生没有兴趣与动力。这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怎么去突破这一瓶颈,真正做到“新课程,新课堂”。

一、教师篇

1.以人为本,融洽师生感情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教师可能就是古板、严厉的代名词。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师课程压力大、课时少,课堂上没有多少时间与学生沟通。另外也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与缜密对于教师授课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导致师生间的交流很少,无法获知对方的想法。这样,教师对学生关于课程的学习与反馈的了解就远远不够的,进而导致了课堂整体质量的下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多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要积极了解与听取学生关于当天所学课程的反馈,为学生解答疑惑纠正错误。课下,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谈心,只要针对后进生进行辅导、鼓励。后进生并非与人不同,可能仅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特别是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你、爱上数学,课堂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2.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育理念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角色,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并注重因材施教。而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很多知识点也要求教师及时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者培训班,拓宽自己的数学知识面。不仅要熟悉数学知识,更要全方位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数学的实际应用。这样在实际授课中,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同时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利的。

3.提高教学能力,注重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

既然新课程标准对于知识结构、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如以前一般按部就班地进行。首先教师要对新课程的内容熟悉吃透,新增加的知识点与原有知识体系的异同点都要好好钻研,研究出适合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另外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则要创新授课模式。多开展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是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例。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成立小组讨论银行利率的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自己存入一笔钱会得到多少收入。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了解排列组合的原理,学会应用排列组合的公式。其中还可以引入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让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投资方式更加获利,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团队合作。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只要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就能改变以往呆板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并在亲身实践中学会知识,明显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生篇

1.丢掉坏习惯,克服消极心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的过程,但是学生这个主角很多时候是被动的、消极的。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探索,只是消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方法与思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只会一味地依赖老师而不会主动寻找解题思路,这样在学习中就会止步不前。针对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去寻找解题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候课堂角色互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学习,成立学习小组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而教师只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与指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很多学生都反映,上课明明听懂了,思路也是对的,可是做题的时候往往阵亡一大片,究其原因是粗心急躁。数学自身的严谨性要求解题的精确,一步错了则满盘皆输。学生出错的原因大体分两类:一是马虎。很多人在解题的时候,思路与方法都是对的,却错在最基本的计算中,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急躁,一看到题目就急于下笔,对于条件却没有细看。往往将必要条件看成充分条件,或者漏看条件,这些问题看似小后果却很严重。学生在学习中要戒骄戒躁,改掉坏习惯,克服消极心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习才能踏实进步。

2.养成好习惯,反思自我

预习与阅读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对数学也是如此。虽然数学可能由于学科的特点,教材编写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吸引学生,但是其所包含的信息量确是很大的,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体会、推导。学生在自己预习阅读的时候,能够提前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与问题,这样在教师授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听取,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反思同样很重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个个性的错题集,把自己错过的题目或者不懂的盲点都整理下来。课后则要针对自己以往的错误与盲点好好反思,重新做一遍,写出自己的思路和错误的原因,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回顾,这样以后碰见类似的题目就会少误甚至不犯错误。勤预习,多反思,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心。

总之,我们的课堂模式需要不断地改进,让学生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克服学生的依赖意识和思维定式。只要长期坚持下去,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才能慢慢得到提高。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情感教学 下一篇:浅谈无碱湿喷混凝土在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