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探析

时间:2022-10-18 05:24:12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探析

摘要: 高考完型填空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近年来文章选材更趋向于新、活、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历次考试结果显示,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这就需要广大一线高中教师深入把握高考完型填空的命题特点,积极探讨完型填空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考英语 完型填空 命题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高考中的必考题型,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项目。它不同于单纯的语法和词汇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在15―20分钟的时间内尽可能利用短文中的信息词、信息句来推断意思、理解提示线索,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全面理解整篇文章基础上答题,所以这道题历来是整张试卷中考生失分较多的部分。因此一线教师仔细地研究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了解完形填空的考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成了当务之急。

一、高考完型填空的命题特点

笔者研读2004年―2009年的江苏自主招生后的高考卷完形填空部分,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特点。

(一)篇章结构的特点。

从整体来看,试题类型稳定,第一句通常不设空,一般是文章的主题句,交代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原因。生词量占3%,长句增加,句式比较比较灵活。从字数来看,一般200―300词左右,文章的实际阅读量很小,阅读难度也很小,不涉及很偏很难的词。从体裁来看,主要是议论文(2004,2009)和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为主(2005,2006,2007,2008),通常通过一个很小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以2006年的试题为例,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全文250词,叙述了主人公在竞赛前无意中看到了题目,从而在竞赛中获了奖,但是心中充满了愧疚感。文章首句以“I know...time.That was my real fault.”开头,实际上暗示了文章的主题――“Whatever it was, it ...corner.”掌握文章篇章结构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短文内容,采取恰当的解题方法。①

(二)考查选项特点。

选项的设计独具匠心,以考实词为主,虚词为辅,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和连接词,副词、介词、冠词考查甚少,六年来无一例外,笔者对2004―2009年词类考查占该题的百分比做了统计,如下表:

每一题的四个选项都属于同一词类,且都是同一语法形式,没有一道题涉及语法规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对答案明显暗示,更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解题方法探析

(一)通读全文,把握规律,确定基调。

一篇完形填空文章通常有明确的中心主线贯穿全文,这个中心主线就是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穿插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或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说完形填空文章实质上是一个有明确主线贯穿的信息流,由已知信息和20个空构成的未知信息组成,这20个空分布在一篇文章之中,受到整篇文章的制约,表面看来很不完整,但实际上不完整文章已经为未知填空给予了许多提示线索。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学会利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猜未知信息。对于具体的未知填空,在原文中要找到与该未知填空相关联的已知信息,通过定位查找与未知填空相关联的已知信息,然后对这些定位出来的已知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它来定位未知填空的答案。所以考生要学会通过已知信息来推未知信息。所谓已知信息就是整篇文章给予的信息,我们首先要弄清已知信息在文章中的分布规律,笔者研究发现已知信息在文章中的分布规律如下:

1.分布在该填空所处的句子之中。以2004年高考试题为例:“On 39 days,she wore...gloves.”选项中给出了四个备选答案“sunny,rainy,cloudy,snowy”,我们可以根据这句中的“heavy...”很容易就得出未知信息为snowy。

2.分布在该填空所处的句子之外,即上下句之中。以2005年高考试题为例:“36 my husband...it 37 over a fence.Chris was paralyzed from the chest down,38 to breathe normally.”37空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为“walked, climbed,pulled,jumped”,若仅根据该句本身是无法选出正确答案的,这个未知信息的推断必须借助上下句,才能得出答案jumped。

3.分布在该填空所处的整个意群、整个段落、整个文章之中。以2007年高考题为例:“Carolyn Stradley...that challenged her 36 and skill but left flying high.A.kindness B.patience C.imagination D.experience”但是如果只看这一段本身,学生是无法选出正确答案的,必须把整个文章看完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所以,已知信息的分布规律实际上就是未知信息提示线索,而这三个分布规律恰恰也符合精读阅读的要求,因此如果学生学会熟练地分析已知的提示信息,那么就为顺利解决这个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个空的未知信息,对于学生来说,答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完形填空的文章建立一个宏观的、体系性的把握和理解。通过通读全文,确定文章的基调、体裁,作者的思路,情节的发展过程,建立必要的背景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而文章的第一句话,常常就为全文提供大意、主题、体裁、人物、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信息,我们特别要注意。

(二)定位线索,分类分析,从容解题。

根据上面所提的未知信息的考点,我们在掌握文章的中心主线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如何从已知信息来推未知信息,由于已知信息的分布有三条规律,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二条解题方法,即瞻前顾后,定位未知信息的提示线索。前文我们已分析了未知信息的考点即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和连接词,下面就这些词类的考查范围进行分类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

1.动词解题技巧。动词一直是历年来高考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2008年占总分值的55%,2009年占35%,2004、2006、2007年占35%,2005年占25%。动词主要在句中充当谓语,它的提示线索是和它紧密相关的主语和宾语。若未知填空是动词题,我们则首先要注意主谓搭配和动宾搭配的一致性。以2007年高考题为例:“Those... 53 ...another.A.required B.mixed C.followed D.formed ”此句的主语是“challenges”,宾语是“one creative idea after another”,我们仔细比较这几个词再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只有required适合文意,它很完美地连接了主语和谓语。

2.名词解题技巧。名词在历年的考试中分值占整个分值的20%,如果未知填空考的是名词,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它的提示线索。

(1)名词作宾语。若名词作宾语,此时需注意动宾搭配的合适性,即注意前后的语气,褒贬要一致。例如:“I thought about her 46.A.diappearancee B.appearance C.misfortune D.fortune(江苏2004)”根据对文章中心主线的把握“We...disappear”和前后语气一致的原则,可以排除B、D,再根据上下文,很显然这个人只是从我身边消失,而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幸,依据动宾搭配的合适性,应选答案为A。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名词+提示线索。这里的提示线索可能是介词短语、从句或分词短语。以介词短语作提示线索为例,例如:“As he ... 39 with lots of unexpected challenges.A.disability B.possession C.convenience D.experience(江苏2005)”,根据“with lots of unexpected challenges”这个介词短语及语气,褒贬一致原则可直接排除B、C,再根据上下文可排除D。

(3)形容词+名词。此时要注意形容词,以及名词后的附加成分。例如:“I began ... our 48 ... familiar 49 ...who 50 walks ...library.A.friends B.strangers C.tourists D.guests (江苏2004)”,49题考的名词前面有形容词“familiar”,但是仅看形容词还不能选出答案,我们还得看后面的提示成分,后面举的例子都是经常见到的但可能不是深入了解的,根据这两个提示信息,我们就能轻松地选出答案B。

(4)名词作主语。如果填空部分考的名词作主语,那么它的提示线索就是后面的谓语或表语,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55题:“I think the best 55 is... wisely.A.decision B.pupose C.solution D.result(江苏2009)”此空的名词充当后面句子的主语,那么首先要看表语,后面讲的是学生应该选择60个小时的独立学习和60个小时的服务,作为年轻人应当很明智地处理好责任和自由的关系。再推敲上句“53 I don’t ... 54 to help ...heart.”我们可以推测这里所选的名词肯定是来解决问题的,则答案C,就呼之欲出了。

3.形容词解题技巧。形容词的提示线索就是它所修饰的成分,此时需注意形容词和被修饰词之间要具有同指性,而且褒贬不能错位,以形容词+名词+补充线索为例,以2006年江苏高考题41题为例,“An 41 boy ... 42.I did not.A.honest B.handsome C.friendly D.active”,这个题目的解题关键是boy后面的提示线索,很显然应该选A。

4.副词的解题技巧。根据副词在句中的功能,它的提示线索是它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短语和句子。以2007年江苏高考题51题为例,“49 I got a special 50,...;then I 51 held...to 52 down the rock.A.exactly B.personally C.angrilly D.hardly”,理解了上下句的含义之后,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由句中的主语I亲自来完成的,而51题考的副词是修饰“held one of those hoses to 52 down the rock”这个动作的,比较一下四个选项,最佳答案只能是B。

5.连接词的解题技巧。连接词主要指的是在上下文、上下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这些词表明了上下文或者上下句的逻辑关系。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列,递进,因果,转折,让步,例举,时间,条件,对比,举例,它们分别有代表性的连接词,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再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敲,这类题目的解决就相对容易得多。

我们来看个例子:“Think about it.53,while walking to work,we mark where we are by 54 a certain building,why not mark where we are when we pass a familiar,though 55,person?A.Because B.If C.Although D. However(江苏2004)”,这里的53题,实际上就是考逻辑关系定位,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就会发现,从53空往后讲的是一个假设的情况,与因果、让步和转折没有任何关系,对照上面讲的几种逻辑关系,可以轻松地得出答案为B。

(三)复读检查,调整答案,避免失分。

初步选出选项后,为了避免失分,需要回头通读一下全文,检查是否连贯、通顺,是否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个别不确定的选项,再一次从整体上加以考虑确定。下面以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为例来谈谈复查的方法和技巧。

1.再次回顾文章的中心思想,看看第一次理解的是否有偏差。文章主要讲的是美国亚特兰大某铺路公司的创立者Carolyn Stradley排除万难最后成功的故事。这在文章的第一段已经给予了提示:“Carolyn Stradley ... 36 and...her flying high.”

2.运用上面的解题方法再次回归原文,运用上文所提的各种词类的提示线索来检查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是否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1)名词的复查方法:36,37,46,55这几个题目都是考名词,复查时要紧紧把握名词的提示线索的规则,同时紧密联系上下文,就可以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以36题例,36题考的是名词,而且名词充当“challange”的宾语,和它并列的还有“skill”这个单词,根据名词的提示线索的规律,我们回头复查时,就要看“A.kindness B.patience C.Imagination D.experience”哪一个名词充当“challenge”的宾语,很显然,只能和imagination搭配使用。

(2)逻辑关系定位题的复查方法:38,39,45题考的是逻辑关系定位题,复查的关键是看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以38题为例,38题考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定位,复查时需回顾上下句,理清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仔细研究“National Car Rental wanted to have 2,500 square meters of dirt paved 38 the cars could be on site 39 the airport opened, and the official opening was only ten days away!”这一句就会发现,前面“National Car Rental...”说的National Car Rental的要求,后文“38 the cars could be on site 39 the airport opened”是结果,所以这个题目的答案只能是D。

(3)形容词的复查方法:40,42,47,48,54题是考形容词,以40题为例。根据形容词的提示线索,应看它的被修饰词“other local paving company”,但是这样还不足以得到正确答案,还是需要把握这一段的上下文,上文提到了“the official opening was only ten days away!”下文又提到了“it couldn’t be done in such a shorttime”,所以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答案为C。

(4)动词题的复查方法,41,43,44,50,52,53考查的是动词,以41题为例。41题考动词的现在分词,此动词题解题的提示线索是其后的宾语,要注意动宾搭配的一致性,报告、讲诉或警告后面若接“it couldn’t be done in such a short time.”作宾语,很明显不符合动宾搭配的原则,只能是A。

(5)副词题的复查方法,49,51考查的是副词,以49题为例。这个题目的解决如果单靠“49,I got a special 50 to rent...这个句子本身是无法选出答案的,同样必须看上一句,比较完这两句以后,会发现两句明显存在转折关系,答案D.Instead就呼之欲出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会学”才能更好地“学会”。所以,虽然完形填空是一个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型,但只要学生掌握了高考完型填空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练习、多加思考,那么学生在未来的高考的考场上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注释:

①因受篇幅限制,文中试题有省略,请读者参考江苏2004年―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原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语文课改中应当破除的几种迷惑 下一篇:论职校的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