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时间:2022-10-18 05:21:27

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村级档案是村级组织在管理农村各项事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反映村务和村民工作、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真实记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当前村级档案管理的现状明显跟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严重影响农村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一、当前村级档案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给新形势下的村级档案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还远远地落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区几年来陆续制定出台了本辖区内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乡镇领导普遍重视农村档案工作,并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村领导档案意识较强,在每个试点村设立供农民查阅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建立村务公开档案专题目录,设立“档案开放日”,为农民群众提供查阅服务,促进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有效管理。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部分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档案工作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有的地方的档案工作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2.部分地方村级档案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大量的村级档案资料需要收集、整理、补充

一些地方由于只注重收集,不注重归档,档案没有分类或分类不清;一些专业档案统统归入文书档案,造成管理不适,利用不便;有的虽已用档案袋保管了,但没有抄写目录,不知道袋子里装了多少材料、都什么内容。找一份材料有时要翻遍所有的袋子;还有的由于收集过来后未做整理,不少档案原封不动装在袋子里,时间一长造成破损、甚至发霉。随着村委会成员的更换,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也随着丢失。

3.部分地方村级档案工作的各种制度没有落实,档案人员、机

构、库房存在较大不足

虽然在一些村已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仍有部分村没有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档案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档案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的村还存在档案由村支书、村主任保存或在会计家中,限制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使村民担心集体资产的流失,对村组织不放心等等。

二、阻碍村级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

1.村级组织档案意识薄弱

村级组织由于没有归档意识,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流失。有的地方由于只注重会计档案的归档,甚至认为只要把会计档案建立起来保存好,以备今后查考即可,使反映本村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失,从而无从查证。

2.缺少一定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没有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

有些地方由于只注重档案的收集,不知道如何规范化地去管理档案,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于收集来的档案资料不知如何处置,存在档案随意存放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

3.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使得保管档案的基本条件没有保障,个别地方目前还是档案室一室多用,甚至是一橱多用,由于根本不具备保管条件,严重影响档案的安全保管。

三、搞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对策

1. 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村级档案是记载农民、农村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是难得的珍贵档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收集和整理,损失将无法挽救。当前应当把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不管是农民自己形成的,还是党政部门、各种社会组织形成的,都收集齐全,归档管理。对一些严重缺乏的档案资料,村委会要想办法进行调查,走访有关同志,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民政部门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能部门,要把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列入指导村委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林业、组织部门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县、乡(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一线,搞好业务指导工作。要严格按照标准,逐项抓落实,尽快使当地的村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2. 要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

乡、村两级档案利用的重点是乡、村两级的干部和群众,要把利农便民,方便本乡、本村利用作为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来考虑和安排。坚持“以人为本”,用有效的办法解决各村档案的日常利用和方便村民利用问题。县、乡(镇)、村档案部门应围绕乡、村的中心工作和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或者利用档案办一些小型的展览,在乡、村行政中心和农村集市上展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本乡本村的重点工作,宣传乡、村的发展变化等,通过各种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利用管理档案的意识和自觉性,让普通农民知道哪儿有什么档案,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利用档案去解决。

3.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必须要解决好机构、人员、库房等实际问题,这是档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和客观条件。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员,要有专用的档案室,要有足够用的档案保管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靠说是办不到的,必须要得到村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要积极争取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或可以试行“村档镇管”的办法,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

4.村级档案室的基础业务建设一定要规范

村级建立档案室在库房、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可低于档案馆的要求,但其基本的模式应该类似于档案馆。(1)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如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各种文件材料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等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按规范的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3)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按形成档案的内容和成分划分,然后再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这项工作要在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4)完善检索体系,实行现代化管理。档案保管的目的是利用,为了方便各单位和村民查找利用,村级档案部门要编制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有条件的变人工管理为计算机管理,更好地为农民和农村工作服务。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四六仓库)

上一篇:创新者到底有何不同? 下一篇:大中型企业构建档案信息传播服务体系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