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教信息创新

时间:2022-10-18 05:10:59

小班优教信息创新

摘要:沐浴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来到了位于邵武市富屯溪畔的卫闽中心小学支教。这是一所教育传统校,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浓厚,是邵武市"农村小班有效课堂"课题研究试点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尝试着在所任教学班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应用"的课题研究。

关键词:小班;信息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17-02

小班化教学,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现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谈谈小班有效课堂研究,让信息课堂成为学生"个性绽放"的晴空。

1.小班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显身手

1.1任务驱动,多维互动。互动教学策略,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占讲坛,成为师道尊严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蹲下身子与生同为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认知的交流共享,由教学中的"统治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此时,信息技术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眼观、口述、耳闻、手动,"全频道"地参与,"立体式"地感悟。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时,我先将制作好的一张张绚丽多彩的邵武风景画面展示给学生看,在一阵阵的惊叹声中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勾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接着让学生根据知识再现说说是如何制做成动画效果的,而后我向学生并演示标题"美丽的邵武,我的家"文字飞入的效果,让学生先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程序,在获得一定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行制作其它图片和文字的动画效果,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此时的我则作为有效的促进者,真心诚意地倾听者,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并能够精辟地点拨、自如地迁移,学生们则挎着求知的提篮心情轻畅地去体验和探究,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让信息课堂成为了他们生命之花绽放的产所。

1.2小中见效,探索个性。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些,教学中"授之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小学信息课教学中,难免有教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育避免了传统大班额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弊端,在小班,人的主体性更能得到体现,人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十几个人,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充满情感魅力的老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老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老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

2.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班化教学中践行

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1激趣导学,自主尝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学中长"的思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设置桌面背景的时候,我课前将各台学生机上桌面背景更改为学生平时画的一些漂亮作品或学校近期开展活动的一些有意义或有趣的照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操作欲望,接着引导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来更换掉当前的桌面背景用以满足学生"一显身手"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学得有理有趣有情。

2.2小组合作,均衡配置。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一起讨论刚才学生在自学与尝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的对策,分享优秀同学的经验。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如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全班交流、经验共享。此时,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间积极互动起来,给足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小班中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上一篇: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与... 下一篇:神奇的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