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02:00:57

小班课程教案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32-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2012年起,赤水市第二小学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小班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学案导学,小班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种思维能力及发展空间观念,这就决定着这门学科的操作性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多,学习过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转换,这些为我校尝试进行“学案导学,小班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前提与保障。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理论为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案导学,小班合作”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合作探究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教案重在教,学案重在学;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学案以学生为中心;教案强调“给予”,学案强调“拿来”;教案侧重“学会”,学案侧重“会学”。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教育观念、课堂结构、课堂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学案导学,尝试解决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自学,当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班内合作探究完成。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尝试性自学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对所学内容是学习时才知道的,学生的学是受到教师教的制约,课堂低效。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充分估计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小班内自主学习,学生首先在新授前对将所学内容有了较初步的了解,在自学中通过比较、合作、探究、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师生共同努力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点拨、引导解决自学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可真正回到自己“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中,培养了学生倾听、表达、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并可逐步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形成的学生学习被动性、依赖性较强的弊端,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自学、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展示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是否还存在问题,揪出这些问题再“精讲”。这里的“精讲”有很大的突破,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不信任”学生,总想“面面俱到”,认为“多讲”总比“少讲”好,结果是“泛滥”到学生听而不闻的地步,课堂效率、时间利用率不仅降低,也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厌烦心理。“学案导学,小班合作”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这样,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课堂利用率就提高了,也就实现高效课堂,学生也学得有乐趣。

四、当堂检测,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结合现实问题的操作题,让学生限时完成,既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又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到进一步完善、归纳,对出现的问题再分析、领悟,最终达到巩固掌握甚至于熟练应用的目的。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散居地区;朝鲜族小学;小班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4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02

当前,舒兰市散居地区大部分班级的学生数不足30人,最少人数的班级不足10人。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不仅符合散居地区朝鲜族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由于教师缺乏科学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指导,缺乏小班化教学意识,以及缺少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的指导,很多学校不知道如何开展与管理小班化教学。笔者结合我校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就如何在散居地区朝鲜族小学有效实施小班化教学策略,谈谈粗浅的几点做法。

一、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多层面的转变

(一)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要实施课程改革首要的一步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我校先后向教师推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小班化教学有哪些优势》《小班化教学理念与策略》等文章和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小班化教学经验,使他们逐渐明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育人观。

(二) 立足教研课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实施小班化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立足教研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例如,我校汉语学科组在校本教研课题的前提下,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汉语学科组的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再具体设定个人微型子课题,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研究。教研组围绕每一次教研活动,依据新修整的“小班化教学课堂评价标准”开展听课评课、面对面交流活动,寻求和改善小班化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课题的研究和教师的集体成长,推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

(三) 总结反思,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主动地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能帮助我们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进而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理论知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三个一”,即“每周写一篇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微型子课题写一篇专题经验论文”,以便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专业发展。

二、 改革常规教学管理,助力小班化课堂

(一)修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典型特征编拟出符合我校教改实际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评价标准以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效果三个方面为依据,进而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监控。教案倾向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对知识点、技能训练点、德育渗透点的把握,将教案细化成“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内容及方法”两个版块,从而充实教案内容,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二) 制定培养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年段特点、学习状况和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低年段培养重心是“有效养成课堂学习规范”及“有效掌握基本知识”;中年段培养重心是“有效发展学生规范语言”;高年段培养重心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分段推进,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应建立教改项目达标的验收奖励机制,并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领导不定期地检查小班化课改的实施情况,并把推进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在教改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此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建立教研活动制度:学习――活动――条线,计划――检查――总结一条线,使教改活动有序开展。

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规范操作

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小班化教学活动遇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课堂常规的矛盾;学生学习时间、空间开放与课堂散漫、随意的矛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交流,语言不规范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抓住课堂关键环节的每一个细节,尝试建立课堂公约,规范课堂常规,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二) 关注课前预习操作

课前预习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教师要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的助学方案,即“预习(导学)案”,依托预习案来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案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这既能拓展他们查阅资料的途径,也能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三)关注学生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也是小班化教学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细化小组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从中得到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几点:一是注意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一组四人,搭配要合理,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二是规范学生交流行为,交流要有序地开展。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介入,引导学生重新回归交流。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3篇

1 进行不定时园内专题公开课及培训

我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的给新老师进行培训,让她们明确的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智能数学》课,知道上课的流程。教研小组开展了不定时抽查班级的授课情况,实行授课透明化,并且给带智能数学课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并多次邀请全称教育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讲师杨鹏佳老师:1.2010年11月郑州智能数学专家来园观课指导。2.2013年3月22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观摩及培训》,杨鹏佳上两节示范课中班《按规律排序》、大班《统计》及我园两位教师观摩课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3.2013年8月20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培训》,通过多次给我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上示范课、听我园教师授课并加以点评,使每位教师能更好地学习和改进!

2 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要求及工作计划,如:小班年龄阶段操作常规培养为主;中班年龄阶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为主;而在大班年龄阶段则以抽象教育及数学教学为主等;同时,我们还逐步摸索《智能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据其原则配备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设立了《智能数学》操作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教师进行分组及个别指导。

3 开展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提升教师智能数学教学能力

我们幼儿园坚持开展了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数学《认识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数学《区分左右》,2012年4月吴成英中班智能数学《找规律》,2013年3月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等每位做课老师在设计时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较有情趣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能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儿学数学的心理过程。每一位老师的每一次展示、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为我们智能数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智能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紧抓幼儿园智能数学活动契机,积极培养锻炼老师

每一次智能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教师的智能数学教学组织能力,又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台,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统一思想,紧抓机遇:

2011年4月我园7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井亚娟老师中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获得“活动设计奖”。

2013年4月我园11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潘瑜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教案《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教案《相邻数》、范晓红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均获得优质课件“活动设计奖”。

2013年8月我园教师井亚娟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吴文娟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活动《10的加减法》将参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智能数学活动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教师们都能有明确的目的、计划、组织、连续性,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在分组活动是能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意愿进行选择活动,并结合幼儿的能力进行。

6 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这三年的智能数学教育教学,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较快,大部分学过幼儿与过去没有接触智能数学的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要高,观察细致,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还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

7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1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每一种教具时还不够灵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进行智能数学教具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

7.3 方案教学中的实施工作中,中班级和小班级的有待提高和加强。

7.4 在观摩研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执教老师偏重于活动形式的多样和活动顺利的开展,而忽略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于幼儿掌握重点,解决难点的策略考虑不够细致。再如,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新授活动较多,层次不明显,忽略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对于,上述的问题将是我们下阶段的研讨重点。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班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育

一、“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外界接触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基于这一目的,我校于2011年9月进行了“大班环境下的分班教学模式研究”。

(1)缩小班级规模。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30人左右。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在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一)借鉴已有经验,开展本校小班化教学

与其说小班化是一个实践,不如说它是一个实验。和所有的教育实验一样,小班化也是从形式的改变入手,以量变促质变,进而达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我们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学校现成的小班化模式,必须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潜移默化地发展,以达到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平稳过渡、和谐统一,防止出现好高骛远或陷入困境的情况。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的小班化初步实现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滚动发展,围绕如何进一步构建小班文化、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构建小班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学实践。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英语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英语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化的教学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机会,开展双边活动,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班级规模的大小即课堂组织形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比如,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小班化教育”的空间布置,无疑会有利于儿童身心的解放。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扇形、半环形、圆形、V形、T形等,学生可以在更新颖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小班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的双向交往”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师生、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交际。

(三)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

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实施创新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探究事物的能力。首先,在小班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容易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方法、策略等;其次,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容易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教师更容易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总之,宽松、和谐的小班化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大班化的课堂教学中,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静下来,让他们听见教师所教的内容,这就导致教师无瑕顾及学生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在组织学生操练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将座位布置得更有利于学生的操练,更有利于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改变了大班教学时教师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而直接让会说的学生回答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多在课堂教学过程和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在教案的准备上,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教大班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只是简单地准备一些图片或录音机,而小班化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在课堂开始的free talk环节里,教师可以根据上一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复习旧知,进而学习新知。如在学过季节表达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at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it? what can you do?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或作业后,教师要留出时间让他们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如何管好、用好这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是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特点和运用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学校。我校达到模式三标准,实现了宽带上网。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最基本的模式,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组成,节约教学成本,使用难度低。光盘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不同教师适合选用哪些光盘,是发挥光盘作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实践获得以下认识。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

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专门为农村学校制作的。光盘覆盖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元来制作,覆盖了主题的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片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

其运用可以分为:

供教师备课参考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新课堂的典型示范,教师通过观看小班模拟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借鉴光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同步课堂教学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课堂教学,光盘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完全不需要备课,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光盘创设的情景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参考光盘中的教学设计,由教师和光盘交替授课,也可以节选使用,补充资源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课程。

学生自学 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利用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用于学生预习,课后用于学生复习,分层教学的个别指导。

在操作上:

1.可以连续播放,自主学习。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播放时可暂停,教师只作简单解释,适合年长的教师或复习巩固课型。

2.可以间断播放,同步教学。播放光盘时由光盘教师讲解,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暂停播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讲解、点拨,对光盘教学补充、延伸,学生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并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一般采用顺序或节选播放形式,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紧扣光盘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光盘辅助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简称仿真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课件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就语文光盘为例,分为 “课文欣赏、生字学习、课堂练习、展示区”四个板块,其中:

1.课文欣赏板块采用图文结构的形式,配合简单动画。包括配音朗读,用于代替教师进行课文标准化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欣赏、感情朗读和练习背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2.生字学习板块包括拼音、字义、组词、笔顺、偏旁、结构、笔画,用于识字教学,提高生字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提高生字学习效率。

3.课堂练习板块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灵活,界面对话友好,并设计有反馈答案,激励化的评价。

4.展示区安排有“小知识”、“文体介绍”、“同步阅读”、“阅读训练”等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资源,锻炼阅读能力。解决了阅读训练素材收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点,补充设计一定训练题型,借助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电视、dvd就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但教师要读懂课件,依据课件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包括“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等板块,采用菜单模块结构,具有较复杂的交互功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构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说明。“电子教案及说明”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参考,指导教师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观念,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新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新课程教学方法,熟悉电子课件操作流程。观看“电子教案及说明”是使用好光盘的第一步。“教学课件”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流程清晰,资源丰富,交互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新观念,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堂,掌握新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学中:

1.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教学设计成品,可以全程使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和实践活动,将光盘的教学流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补充教学资源不足,配合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教师在使用素材时,要将光盘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运用。

在使用光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正确处理光盘技术的应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用光盘而用光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教学评估和检查,针对扩展学生知识等,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用教学活动去检查这个目标。

2.要用好光盘,要和新课改结合起来。要关注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

3.光盘是辅助教学手段,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进行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创新使用,不要依赖光盘代替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单纯模仿光盘中的孩子们,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鼓励我们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分享知识。

随着教师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加强,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顺应改革,适应形式,把握机遇,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1] 陈贤忠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特点,运用

【作者简介】郭丽娜,1979年出生,河北师范大学电子系毕业,1999年从教至今,现任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教师,主教信息技术学科

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学校。我校达到模式三标准,实现了宽带上网。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最基本的模式,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组成,节约教学成本,使用难度低。光盘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不同教师适合选用哪些光盘,是发挥光盘作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实践获得以下认识。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

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专门为农村学校制作的。光盘覆盖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元来制作,覆盖了主题的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片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

其运用可以分为:

供教师备课参考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新课堂的典型示范,教师通过观看小班模拟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借鉴光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同步课堂教学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课堂教学,光盘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完全不需要备课,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光盘创设的情景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参考光盘中的教学设计,由教师和光盘交替授课,也可以节选使用,补充资源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课程。

学生自学 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利用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用于学生预习,课后用于学生复习,分层教学的个别指导。

在操作上:

1.可以连续播放,自主学习。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播放时可暂停,教师只作简单解释,适合年长的教师或复习巩固课型。

2.可以间断播放,同步教学。播放光盘时由光盘教师讲解,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暂停播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讲解、点拨,对光盘教学补充、延伸,学生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并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一般采用顺序或节选播放形式,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紧扣光盘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光盘辅助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简称仿真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课件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就语文光盘为例,分为 “课文欣赏、生字学习、课堂练习、展示区”四个板块,其中:

1.课文欣赏板块采用图文结构的形式,配合简单动画。包括配音朗读,用于代替教师进行课文标准化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欣赏、感情朗读和练习背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2.生字学习板块包括拼音、字义、组词、笔顺、偏旁、结构、笔画,用于识字教学,提高生字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提高生字学习效率。

3.课堂练习板块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灵活,界面对话友好,并设计有反馈答案,激励化的评价。

4.展示区安排有“小知识”、“文体介绍”、“同步阅读”、“阅读训练”等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资源,锻炼阅读能力。解决了阅读训练素材收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点,补充设计一定训练题型,借助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电视、DVD就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但教师要读懂课件,依据课件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包括“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等板块,采用菜单模块结构,具有较复杂的交互功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构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说明。“电子教案及说明”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参考,指导教师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观念,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新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新课程教学方法,熟悉电子课件操作流程。观看“电子教案及说明”是使用好光盘的第一步。“教学课件”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流程清晰,资源丰富,交互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新观念,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堂,掌握新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学中:

1.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教学设计成品,可以全程使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和实践活动,将光盘的教学流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补充教学资源不足,配合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教师在使用素材时,要将光盘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运用。

在使用光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正确处理光盘技术的应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用光盘而用光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教学评估和检查,针对扩展学生知识等,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用教学活动去检查这个目标。

2.要用好光盘,要和新课改结合起来。要关注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

3.光盘是辅助教学手段,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进行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创新使用,不要依赖光盘代替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单纯模仿光盘中的孩子们,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鼓励我们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分享知识。

随着教师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加强,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顺应改革,适应形式,把握机遇,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1] 陈贤忠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对策

一、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

在数学教育界之中,小学数学教育课程内容较浅,对于学生的学习速度和理解速度的要求也较低,这是儿童特殊的发育阶段所决定的.在重视学生学习质量而非学习速度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出现大批后进生是违反常理的,这说明在有些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置以及学习能力要求上有所偏颇和欠缺,而这些直接导致后进生的产生.

在当前的小学学校中,大部分班级都达到了五十人的人数,这给小学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可以想见.在上课人数较多时,教师需要将有限的精力关照更多的学生,有时难免会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和理解能力判断失误,有时又会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无法兼顾部分学生.

除了班级人数过多,部分学校还存在课时较紧、内容过多的问题,这给教师的课程进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部分教师面临着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明知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及时消化,也只能够赶进度,而将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课程回顾留待学生课后完成.这种将部分学习内容留待课后完成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且有着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完成课程要求,但部分学习习惯较差、没有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就会偷工减料,长此以往自然带来课程内容掌握不充分、课业知识理解较差的情况.

通过教学实践也可以发现,不少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并非是刻板印象之中的智商不够或是学习能力不行,恰恰相反,不少后进生的出现都是教师未能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的后果.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突出特点,也未珍惜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并未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同时,不少教师以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去设置教案、规划课堂进度.例如,教师在讲解方程式的原理时,对于方程式两边相等的意义以及等号在此处的含义一笔带过,反而将教学重点放置到方程式的用法上.但是对于大脑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方程式的抽象概念和含义在初次接触时很难理解,这就为未来方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带来隐患.

二、后进生的解决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后进生的存在已经成为追求数学教育质量普遍提高时所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界,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 合理安排班级人数和课程要求

在现阶段的小学中,部分学校已经推广小班化教学,但是受限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学生人数的压力,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仍然过多.但随着当前生员减少潮流的到来和学龄儿童的减少,小班化教学将成为潮流和趋势.同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为学生减压减负也成为新教育理念的主流.例如,教师可以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减少记忆性内容的学习,而伴随着对课程内容的部分削减,教师可以将课程进度放缓以照顾到所有学生,而小班化教学也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进度,保证没有学生落后于班级教学进度.

2. 合理设置教案

在设置教案的过程中,富有经验的小学教师会谨慎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保证课程内容和教学速度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同时,在设置教案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正确把握住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将课堂时间用于讲解难点与重点之上.例如在讲解方程时,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方程式的解法只是需要大量练习来熟悉,而方程的原理才应该是课堂的重点内容.通过花费时间设置情景,并使用包括天平、秤等教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初次接触方程时就理解其中“相等”的含义,在把握住内涵之后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3. 课后教师答疑解惑

每名学生都有其个性和特点,在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时也各有其节奏,而这点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发育速度的不同更为明显.比如说,不少学生在认识图形上存在着困难,或是在学习三视图时较难理解,这是图形理解方面缺少训练的结果,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必须认识到,有部分后进生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掌握新知识,但这种学习速度较慢并不应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不少学校,小学数学教师会主动给学生们提供课后辅导和答疑解惑的时间和机会,不仅鼓励学生课后向老师提问,还会在课程之中安排自习课、答疑课供学生使用.对于确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应在课后主动询问课堂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作出解答.通过教师课后的帮助,不少后进生都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所学知识的漏洞,真正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三、结 语

虽然新课程标准改革已有很大成效,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催生了后进生的出现并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学习困难逐步被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并培养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学校教师应该对于数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后进生给予更多地关注,努力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杰.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2).

[2]龙爱琴.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之探微――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2(11).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8篇

一、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案撰写表露出教学设计环节理解错位

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时能遵守教案撰写的常规要求,保证教案栏目书写完整,教学过程设计严密,但部分教师备课缺乏学科责任心,备课敷衍应付。例如把课型理解错误,写成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叙写不规范,目标学习水平界定模糊,反映出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又如,教学方法书写与思维方法混淆,把归纳法、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控制变量法列为教学方法,英语学科把“听、说、读、写”当做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资源手段”栏目不太理解,直接书写为演示文稿和分组实验。很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主干知识的罗列,失去了教学过程设计性的要求。教师对作业布置栏目书写过粗,直接写成“评价手册”。另外,采用电子教案的教师二次备课痕迹不明显,缺少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及时记录或教学环节设计上的二次修改完善,学校对采用电子教案的教师的二次备课质量无法监控。

2.教师个别访谈内容流露出学校管理仍有缺陷

从教师访谈看,学校管理总体比较规范,但是少部分学校管理中不关注细节,管理线条过粗,执行环节不到位,存在着“三有三不”现象,即“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不规范;有违规,不处理”。比如,有些学校的课程管理不够严谨,检查流于形式,有禁止教师提前上课或拖堂现象,但是监控和处理不到位,有时存在着小学科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学校有领导听课、评课的制度,但是领导听课后与教师的交流反馈不够及时深入,甚至没有反馈,一些部分薄弱教师的薄弱课堂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3.教师群体问卷结果暴露出个别问题依然突出

从问卷统计看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也有些问题暴露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中个别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关于“科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目标达成与反馈练习时间的规定”问题,仅有65%的教师保证每节课能够落实,说明全区建立“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还有一段路要走;关于对“教师备课教案有明确要求,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调查分析,仅有73%的教师认为有明确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对教师教案撰写规定比较笼统,教师对教案的撰写还缺乏必要的指导;关于“学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举措”,仅有53%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具体要求,说明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4.教学常规管理显露出中层环节执行缺位

教案管理要执行到位,必须按章办事。但从全区调研总体情况看,部分学校的中层干部在教学管理的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方面经常缺位。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工作的形式而疏忽工作的落实,教学管理中层干部在教案的常规检查上出现记录不完整,一些问题检查不出来,或者检查出来的问题缺少必要的整改反馈。这说明了教学管理的中层在教学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细致的自我要求。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不少学校校长有很多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是中层在落实与执行意识上还有差距。

5.校长听课评课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校长的听评课活动是了解教学的主渠道。只有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获得落实教学常规的指挥权、引领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学校的校长听课评课技术与方法还需进一步培训和指导。有些校长只听课不评课或不会评课;常听课不记录,课后与教师不交流或交流研讨不到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校长听课、评课的专业培训,做好听课前的“六项研究”,即选择谁作为听课对象、观课的参照标准、目前校本研修的真实状态、学校组织体系中各个岗位应有的职责、学校已经为教师上好课创设了哪些支持性条件、学校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通过“六项研究”,校长的听评课将更有针对性,同时能对课堂问题进行迅速归因,提高学校领导了解教学、诊断教学、指导教学和改进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五严”背景下区域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经验创新

1.加强学习,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涵

教学常规管理常抓常新。面对“五严”规定与规范办学的新形势与要求,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培训。应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让全体师生认可和内化教与学常规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涵与新形势下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还应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专业能力。从调研看,全区中学“小班化”实验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还没有能完全体现小班化的特点与教育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修订上,应当进一步突出小班化教育管理的内涵,在制度制定上体现和落实“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的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2.文化引领,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制度

学校管理要有制度约束,更需要有文化的引领。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统一性内容多于个性化要求,学校很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之间内容相互交叉重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结合校情,紧扣原有办学特色与文化,进行简化、细化、校本化。在进行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底线,渗透学校管理文化,追求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体系,才有利于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只有结合校情特点,操作简便、易于教师识别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才容易执行。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突出校本性、包容性与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明确自身的位置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把规范执行常规、提高质量作为自身发展的内需。

3.立足诊断,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缺位环节的持续改进

强化教育教学诊断功能,是持续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立足科学诊断,才能够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学校管理者要建立管理诊断的制度,形成基于诊断的学校管理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建立持续改进的学校发展机制。因此,各所学校应结合本次调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培养自我诊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再上台阶。

4.落实整改,进一步夯实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

在学校管理中,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最容易缺失的一环。任何一项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执行、抓落实的结果。学校校长要培养抓工作落实的技巧,争做一名落实型的领导。同时,学校校长要进一步营造“求实、责任、诚信、细节”的落实文化,即始终秉承“管理用数据说话,指导用服务说话,服务用行动说话”的工作作风。另外,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克服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的不足,简化制度操作流程,培养教学管理团队“落实的关键在执行力”的认识,学会管理好时间保证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落实,培养遇到困难拒绝借口的习惯,立足于不仅要做事,更要把事情做成。

5.明确目标,进一步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好的目标不仅是管理工作的指南针,更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催化剂。当前形势下,学校要实现高位发展的质量目标,在教育竞争中赢得立足之地,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立持续推进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具体地说,在教学管理中要抓好核心环节,设立可行的目标,并指导全体教师学会分解质量目标;应建立清晰的常规管理流程,并严格教学常规执行的监督和检查;还应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并科学地下放管理责任与权力,激发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状;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教师成长

一、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为了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并且是顺风式的,呈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形式。每班主题是同样的。除了主要的领域外,各班级没有根据自己主题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点生成班级特色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自主创新根本体会不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主题活动中的教学任务,没有研究教育过程,主题活动缺乏深度和高度。

二、备课制度和教师心理的分析

(1)传统集体备课制度出现的问题。主题活动大都是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有的主题太大,含盖的内容太多;有的体现为教师纯粹是为了主题而主题,为了综合而综合,而这种综合是低效的,缺少衔接。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在主题活动的执行者的位置上,很难真正把自己溶入到主题活动中。课程表往往只兼顾到领域的均衡性和动静的交替性,却忽略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循序渐进性。

(2)教师的心理表现。由于对原有的备课模式和主题活动执行情况产生了质疑,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有客观的埋怨和主观的消极反应,使得集体备课成为一种应付工作的表现,备课的质量也随之下降。

(3)对主题教学活动认识不到位。教师对主题综合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价值和特点把握不清晰,不能理解主题活动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怎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体现这种特色,教师对主题的由来方式、主题设计中的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对主题中教师、幼儿、家长的价值定位以及环境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往往把思维方式局限在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来处理现行的主题课程,即使采取了适合主题教学的集体备课模式,也会因为认识和角色定位不准从而使得主题没有生命感、实践没有生命力。

三、集体备课的改进策略探讨

(1)主题活动总体规划原则。一是宜早不宜急的原则。集体备课是整个集体的事情,而非一人所为,需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因此,对于主题活动要提前进行规划,学期结束时组织教师一起确定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并分工备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个主题都全程参与。二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主题活动的备课有80%的预成课程,同时要留有20%作为主题活动的生成空间,发挥老师的自主性和自身特色。三是教材为主其它为辅的原则。我园每年都会订购综合课程的幼儿用书,为了充分利用好教材,在备课时我们采用已综合教材为主,其它教材为辅助的方式选择课程。

(2)培育生命力,让集体备课更具有发展性。集体备课强调立足课堂实践,以解决幼儿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尽量盘活内部资源,由教师群体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我园园本教研注意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培养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幼儿教师对主题综合课程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3)集体备课的新要求。基于对原集体备课模式的反思,针对本级组的教师情况,我们提出新的集体备课要求:①前备课准备——精备与简备相结合。集体讨论,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和需要、幼儿园园所特点确定本学期的主题名称。每个班级领取一个主题进行精备,精备内容包括主题背景、主题总目标、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区域活动安排、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并简备其它主题,简备的内容为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②集体讨论——吸收、建议、补充。在前备课准备的基础上组织级组内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对精备的主题活动进行熟悉和吸收,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意见,进行适时的补充。③分工备课——主备、负责人。将小班组现有的八个人分为两个学科组,即语言组和数学组,每组各四个人,组长各一名,组长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备课质量,每一节课必须有一位教师作为主备,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准备。④小组改进。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每节课进行讨论、改进,讨论主要有组长负责,参与讨论的人员为各小组成员,年级组长全程跟踪。⑤制作教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教具,按照活动准备的要求制作一份教学具,教具制作提前一周完成并用透明袋子封好、贴上标签(标签内容为小班、科目、名称),交到保管员处保管,每次借用时到保管员处登记(如是电子文稿,请汇总到保管员处,并上传至群共享)。⑥课后反思。学科组每周集中一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以及教学环节进行有选择地保留和调整,提出改进措施,并由记录员记录到备课表格中的课后反思一栏中,最后由组长再次审核。

四、集体备课的初步成效

(1)课程建设方面。①课程资料逐步完善。从最初的总体规划到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备课、过程资料积累、活动后反思等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园所主题库。②教学活动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多数的教案都经过小组的改进,有个人的精备、有集体的商议、有资深教师的把关,所以教案的质量相对提高。③教具收集整理,循环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教师成长方面。①教师参与积极性提高。主题活动开展更有效了,幼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集体备课有了良性的循环。②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减负。集体备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虽然集体讨论的时间增多了,但是教师实际的工作量却减少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③主题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主题活动的开展已经由简单的拼凑逐步向整合迈进。

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我们还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到问题的成因,敢于直视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了孩子的发展,也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

小班课程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力(1956-),男,重庆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仲卿(1984-),男,山东滕州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讲师。(重庆?40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1021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54-02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是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1,2]在教师主持下,围绕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帮组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折,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研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涵盖了入学教育、学术方向、探索创新等方面,都是教师们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3,4]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设计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并不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

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将同学们培养成为驾驭未来的优秀人才,重庆大学从2009年起,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各专业根据自身特色设立了面向本专业新生的研讨课。课程旨在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基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2011年重庆大学又推行了校级“新生研讨课”示范课程,打破了各专业新生研讨课的专业限制,面向全校本科新生,采取网络“抢课”的方式取得学习资格。“能源、环境与社会”为校级示范课程之一。

一、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1.全校性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1)小班教学便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5-7]在研讨课上,通过课程的组织,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能源、环境与社会”选课人数32人,采用小班教学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为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选课学生的覆盖专业范围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作为全校性新生研讨课,采用网络选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能源、环境与社会”的选课同学来自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和各专业开设的研讨课不同,全校性新生研讨课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注重新生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

2.课程的设计

“能源、环境与社会”新生研讨课共16个学时,课程从哲学、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个视角,结合科学与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的社会学观点,以认识快速改变着的世界及应对中国高速发展所产生的资源、能源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例子,介绍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国内外发展清洁能源的成功案例,结合同学们所熟悉的各种应用条件,共同探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途径、经济分析和政策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以科学和人文的精神认识和分析能源问题,理解能源与社会的关系和能源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人文社会原因,并能从人文社会的角度分析能源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激发学习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

3.组织及教案的编写

结合笔者在热能专业新生研讨课中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了便于全校性研讨课的有效开展,本次研讨课设计为4学时每次,共授课4次。

新生研讨课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激情,并启发、训练学生的学术表达方法与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学生愉快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氛围。教师从不同的学术视角,与他们分享和探讨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次新生研讨课在组织教案编写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四个单元,采用“专题报告与讨论”与“专题研讨”相互穿插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为“专题报告与讨论”;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为“专题研讨”。

第一个单元的主题为“能源、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单元中,采用专题报告并结合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能源有个基本认识,并对当今的能源现状、能源对社会的贡献、能源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有初步的了解。在老师主讲,对能量与能源等通过图片及文本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的基础上,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能够清晰地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能源及利用普通知识的感悟和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

上一篇:板报设计教案范文 下一篇:平面设计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