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10-18 04:01:43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几年各地的中考卷频频出现考查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1如图1所示,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铅笔的两端下面,尽量使铅笔保持水平,向铅笔的中部移动手指(也可以用直尺做).重复几次,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答案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铅笔在什么情况下会向左或向右移动?铅笔左右移动的方向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铅笔的左右移动与铅笔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铅笔左右移动的方向与手指移动速度有什么关系?(说明:以“为什么――”的形式提问的只给1分,其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得2分)

这是一道非常有趣的知识应用题,既有知识层面,又有能力层面,更有思想层面.该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力,更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中第一步骤提问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生活物理现象,考生的答题正确率仅有10%,特别是最后一空的答对率极低.除了因为前面现象答错,导致此空错外,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科学探究中提出有价值且可探究问题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数学生都是把前面描述的现象改成了疑问句,即在最前面加上一个“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是盲目的,没有任何思考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即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给猜想假设和制订方案带来困难,属于低级问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映出他们在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这第一环节中仍停留在低级阶段.

现在教学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运用.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通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忽视探究过程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或只停留在让学生提低级问题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不完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不利的.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回答前面那条中考题时出现许多低级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呢?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问题串引,教会学生识别问题类型,找到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1.问题串引

问题串引导就像认知脚手架一样,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反思和反应,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接近目标,促使问题行为从第一阶段朝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朝第三阶段迈进.如:探究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如下的探讨.教师:当你躺在浴缸里时,你自己有何感觉?浴缸里的水面有何变化?学生:人感觉变轻,水面升高了.教师: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提出一个探究浮力的问题吗?(引导各小组的学生讨论)学生: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位升高是因为人体排开了一部分水,我想知道人排开水越多时,人受到的浮力是否越大?教师:你认为浮力跟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哪个量有直接的关系呢?学生: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有关.教师:为什么?学生:两者都是力,可能有关.教师:你有判断的依据吗?学生:没有.教师:没有依据的判断是假说,假说正确与否要靠实验来检验它.你认为这个实验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存在哪些困难?学生:需要测量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只要测出体积,便可算出质量和重力,浮力可以直接用测力记测量,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量,困难是怎样测量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这样的引导过程比直接问学生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盲目的猜测效果要好的多.再如:用气球进行演示,教师引导,用手指压充气气球为什么会变形?用手掌摩擦充气的气球的表面为什么听到声音?充气的气球松手扣为什么向前飞出?充气的气球落地后会反弹,说明了什么?充气的气球在烈口的照射下为什么体积变大?将气球在毛衣或头发上摩擦几下,立即放在墙上,气球可以被“粘贴”在墙上,为什么?通过教学中的有意训练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日积月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2.教学生识别问题类型,找到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学生所提问题可以归为非探究问题、探究问题两大类.非探究问题指能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回答的问题;探究问题指不能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回答,而必须用实验数据来回答的问题.

非探究问题包括(1)基本信息.用简单信息、事实即可回答.如“单摆受到的绳子拉力指向哪里?” 可用学生的简单知识进行回答.(2)复杂信息.需要复杂信息来回答,常常是“为什么”解释性问题.如“为什么双锥体有时会向上滚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较复杂知识.(3)非科学问题.如:是惯性力使小球继续向前运动的.惯性力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非科学的解释.这些类型的问题被称为低级问题.

探究问题包括(1)比较问题:根据一定标准比较不同事物,或选择符合某种标准的事物.如:“哪个纸锥下落得更快”.(2)因果问题: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如:“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什么关系?”(3)预测问题:假设某个自变量发生变化,预测发生什么变化.如:“如果物体的质量变小,重力势能会怎么变化?”(4)条件问题:某一结果的出现需要什么条件.如:“如果要水沸腾,要满足什么条件?”(5)探索问题: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初步关系,与因果问题不同的是它的自变量还没有聚焦,而因果问题的自变量已经聚焦.如“什么因素影响水沸腾的时间?”(6)走势问题:即根据前面研究的结果现象判断后面的走势.如:“水沸腾后水的温度如何变化?”这些类型的问题被称为高级问题.

学生掌握了识别问题类型后,学生提问时不仅受兴趣驱动而产生非探究问题,还要受问题类型的约束,不断反思所提问题的类型及其适当性,因此会把一部分不合理的非探究问题舍弃,或把一部分非探究问题转化为探究问题,减少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多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被重视,教学中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民主的课堂,让课堂以问题为主线,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学会识别问题类型,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