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效率的基本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18 01:58:48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效率的基本策略初探

摘要:农村初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数学作业的布置一直存在很多弊端,以致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普遍不是很高。笔者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从优化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谈谈提高作业布置效率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精选适量;趣味性;自主性;多样化;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42-1

一、作业布置要精选适量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现在教师手头有很多教辅用书,学生也有配套的学习用书和练习册,许多老师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同种类型的题目能让学生反反复复做十几遍,把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全耗费进去了。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不仅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作业量过大,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李阳老师在教大家学英语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认认真真掌握一道题胜过迷迷糊糊掌握十道题,这句话在数学作业的设置中也同样适用,作为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选适量,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切忌采用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

二、作业布置要有趣味、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从而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并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求知兴趣发展,以致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笔者就曾对作业的布置采用一种作业套餐的形式。作业套餐就跟手机消费套餐一样,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套餐,你都要消费,而作业套餐的好处在于无论你选择怎样的套餐你都要练习,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作业套餐”,让学生自由选择:A“套餐”(基础性的作业)、B“套餐”(拓展性的作业)和C“套餐”(创新型的作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自己想要的作业,当然选择“套餐”时,我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必须选择哪类“套餐”,学生完全自主选择,让他们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说到底作业套餐还是作业,但换了这样一个新鲜的名词,学生显得极为感兴趣,既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也体现了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大大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因为当一个人沉浸于他感兴趣和最热爱的事物时,他的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化

传统型的数学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作业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这样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学生自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要分层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的要求。

例如:上述作业套餐就是由易到难,对作业的一种分层设计,A套餐,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套餐,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套餐,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这样的作业设计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果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积极的作业心态。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要转变作业观念,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提高作业布置的效率,改变传统作业的老面孔,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让作业的“表情”丰富和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丰盈起来,让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自我释放的一个舞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园林景观地面铺装设计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