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的音乐音响语言

时间:2022-10-18 01:27:20

电视片的音乐音响语言

在艺术的大家庭里,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例如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和诗歌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现出来的;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和建筑是在占领空间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电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由文学、美术和音乐以不同的形式、结构、方法、风格组合而成。其电视语言也相应地由文学语言、画面语言和音乐音响语言组成。在早期的电影中,声音被视为已经高度发展的独立视觉结构的附加元素。直到后来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才在美学上被接受为影视自身构造的一部分。直至今天,从“电影、电视、影片、录像”等媒体术语的名称中,依然不包括音频的概念。这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认为声音相对于电影电视中的视觉画面来说是不重要的。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声音在电影电视中,尤其在电视传播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说电视中的画面语言以直观、信息量大为特点传递信息,文字语言以准确、严密的逻辑性为特点传递信息,音乐音响语言则以高度概括的模糊性来表达情绪、气氛和形象。在电视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音响在电视片中的作用体现

音响的信息性和表意性使得音响具有对时空的引导作用。写实是音响的第一功能,因为音响是客观的、随意的,具有信息性和表意性,没有经过加工,反映了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特定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和定义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例如人们从春天布谷鸟的“布谷”声和夏天的蝉鸣声来分辨季节;从清晨的闹钟声和夜晚的蟋蟀声来分辨白天和夜晚;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知道生命的诞生。同时,音响也具有给人们提示地点和环境的作用。例如,从鸟鸣声和潺潺的小溪声,我们知道这是在户外;从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熙熙攘攘声和叫卖声,我们知道这是在市场和大街上。我们还可以从音响的回声中得到所在空间的特点,是空旷的大厅中还是狭小的电话亭,也可以从音响中得到声源是离我们近还是离我们远。总之,人们从音响中感知存在、发展、变化,音响是人类重要的信息源,是电视片中重要的组成元素。

音乐音响的表情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音乐富有的渲染性和表情性,使得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得到深化,是感染观众的桥梁。但音乐可以把角色内心世界的各种体验和情感抽象而细腻地表达出来,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相对于音乐的音响同样具有表情的作用。如果说音响的信息性和表意性使得音响具有了写实的功能,那么音响的表情性则使得音响也具有了写意的功能。例如敲门声的轻重缓急反映了来人的着急程度,鼓掌的强弱缓急反映了会议或晚会的热烈程度和受欢迎程度。而喜鹊的叫声寓意着吉祥的到来,猫头鹰和乌鸦的叫声则总让人将其与不幸和灾难相联系。媒体美学学者赫伯特・泽特尔也说道:“音乐是建立情绪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它似乎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而不是被我们的理性所过滤。”①例如画面展现的是一个中性的场景,一辆客车载着一车的游客在公路上缓缓而行,如果附有轻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则使观众将该场景解读为欢快的;如果附有悲伤和不祥的背景音乐,则向观众预示有悲剧和灾难将发生在该车游客身上,而观众也确实受到这样的影响。

音乐音响的超屏幕特点增加了传播的信息量。音乐和音响不同于表现视觉的光线,受制于屏幕画框的范围,它可以超越画框而存在。通过画外音响可以使得观众产生联想,扩大了画面空间,增加了传播的信息量。例如在影片《巴顿将军》片头,镜头一直是以美国国旗为背景的巴顿近景和特写,并交代人物所处的大环境,但我们根据巴顿上台的“咚咚声”知道巴顿是脚踏皮靴踏在木地板上,通过军号声和人物嘈杂声的混响,知道这是在室内的礼堂。所有这些都是画外音响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音乐音响在电视专题片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在音乐音响的应用中注意同画面的匹配。历史地理匹配:即将画面与大致在同一历史时期创作的音乐音响相匹配。例如在《大国崛起》纪录片的片头中,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各种典型的音响与画面相匹配,“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帆船出海的海浪声和闪电声;“工业先声”的英国蒸汽火车的汽笛声;“激情岁月”法国大革命的炮响声都是那个时期典型的音响。这种历史的匹配烘托了历史的氛围,增强了片子的艺术效果。而所谓的地理匹配指的是音乐音响要和某一地区特有的典型的音乐音响相匹配。例如,当场景转换到日本时,则可以配具有日本民族风格十三弦的古筝音乐;同样,当场景转换到中国的黄土高原时,则可以配陕北的秦腔;当场景转换到中国的西南时,则可以配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

主题匹配:即画面中事件或场合的背景音乐符合观众对该场合的认知。例如当我们看到寺庙时,我们期待的是和尚的诵经声和钟声,而不可能是西方教堂里管风琴和唱诗班的声音;当画面是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时,我们相应期待的是中国民族乐器的唢呐声、鞭炮声和大人们的欢笑声及小孩子的嬉闹声。总之,主题匹配就是音乐音响的选择要与客观的事件相联系。

基调匹配:即音乐音响能够适合整体氛围,能够反映观众对于事件的情绪和感受。例如当观看到激烈的体育画面的时候,我们可能播放带有豪迈有力的浑厚男声的合唱音乐,而不可能播放一个柔弱缠绵的女声独唱。欢快的画面配欢快的音乐,悲伤的音乐配悲伤的场面。总之,基调匹配就是音乐音响的选择要与观众对事件的主观感受相一致。

结构匹配: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其最终是被人所接受并引起一系列的认知感受和情感感受。因此画面构图主要线条的方向、轻重、柔和程度、简单还是复杂、持续时间等因素,都需要特定的音乐音响与之对应。这种结构匹配可以用心理学上的“联觉”来解释。联觉是指“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②。例如在现代都市节目的片头中,快放的镜头和快速切换的画面必然要匹配节奏与之对应的音乐。在日本电影《男人们的大和》中,当大和号战舰正面从远方慢慢开来占满整个屏幕的这一段,和弦和节拍较为复杂,采用圆号的重音和肯定式旋律,这是大和战舰在画面中较强的质感、较重的图形重量和高强度的图形矢量决定的。这就是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相关联的结果。

应用音乐音响应注意前景和背景关系。前景和背景的关系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领域。在摄影构图中,我们应用前景与背景的关系让主体在画面中凸显出来。在声音的运用领域同样遵守这种法则。例如当记者在报道消防官兵救火的新闻时,那记者的话筒声音即为前景,环境声则为背景。为了能让观众听清记者的报道,就必须使其从嘈杂的环境声中凸显出来。同时要明白,根据画面的切换和镜头的运动,声音的前景后景关系即主次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用广角拍摄熙熙攘攘的大街,则大环境中的各种声音便成了前景。而当用长焦镜头只取大街上买家与小贩对话的镜头时,则其对话便成了前景,环境声变成了背景。

注意声音的透视。声音的透视是指画面中近处的声源要比远处的声源具有更强的在场性,即近处声源的声音让你感觉离声源很近,远处声源的声音让你感觉离声源很远。这可以从多普勒效应中得到解释。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则相反,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③因此,特写的画面与“近处”的声音相匹配,长镜头与来自“远处”的声音相匹配,这样才能使观众得到与其在客观现实中相同的体验,增加电视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声音的连续性。声音的连续性指声音在一系列编辑中保持其应得的音量和质量。例如在拍摄两人对话的场景时,在两个人特写镜头之间的转换中,他们对话的声音在音量和质量上应保持不变,任何在音量上的突变和在场性透视的变化都会引起观众的停顿感。因此在背景音乐的应用上,音量的大小变化也要适应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尽可能采用淡入淡出技巧,不要过于突兀。

总之,音乐音响语言是电视语言中最不具体最不准确的手段,但它又是最富于表情性和渲染性的元素。一个好的导演,不会忽视音乐音响在片中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规律,更好地发挥音乐音响在电视片中的作用。

注 释:

①赫伯特・泽特尔[美]著,赵淼淼译:《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②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③baike.省略/view/1805.htm?fr=ala0_1,2010年3月18日。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

N

上一篇:简析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 下一篇: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及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