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

时间:2022-10-16 08:47:24

简析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

摘要: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散发出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成败。谈话节目主持人用语亮色有限定好的空间:节目定位与宗旨决定了主持人用语的基调与原则,主持人用语亮色的源泉是主持人自身特色,而打造的依据是面对的不同嘉宾,展示亮色的合理平台是“场气”;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用语亮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加强:底蕴的厚积薄发和充分的节目案前准备;主持人的用语亮色在目前消费市场上具体表现为:感性与理性权衡下的语言亮色、幽默元素的注入、多元用语亮色的另类展示。

关键词:谈话节目 主持人 用语亮色

随着美国电视节目“脱口秀”引入中国市场,带有中国本土气息的谈话节目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风靡电视栏目市场,如今已成为可圈可点、发展后劲还很足的电视栏目形式。

但电视谈话节目在接受消费市场洗礼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一种蜂拥而至而又一哄而下的局势。究其原因,与谈话节目的定位不清、文化内涵缺失、品牌经营战略不强等众多因素有关。对于所有的谈话节目而言,其成败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还在于作为谈话节目灵魂的主持人的素质,尤其在于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能否以其语言的魅力,使受众觉得意蕴涟涟而又意犹未尽,使节目的氛围、品位、意境都提升上去。

亮色的成长空间

美国脱口秀节目丰碑式人物、《今晚秀》的主持人强尼・卡森说过:“最重要的,是桌子后面的人。”①“桌子后面的人”就是指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主持人的话语魅力正是能使节目熠熠闪光的源泉。而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都要放在客观环境和前期策划中考量。

奠定主持人用语基调与原则的基础:节目定位与宗旨。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辞必须与节目的定位与宗旨契合,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使观众不得要领的状况。例如王志的《面对面》从开始就提出“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面对面》将新闻漩涡中的核心人物作为主攻目标,由记者王志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面对面”,“在探询中交流,在交流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为观众解开“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的谜底。这样的栏目定位使《面对面》与《东方之子》、《鲁豫有约》等人物访谈栏目区别开来,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拘泥于讲故事,不以煽情为卖点,而是将聚合新闻信息、解读个性观点、传递理性思维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面》将“质疑”作为栏目的品牌元素倾力打造,在交流中进行质疑、用质疑来深化交流,正是由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用语表现出的“质疑”特色,使该栏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传播风格。

主持人用语亮色的源泉:主持人自身特色。谈话节目的生命是真实,主持人用语的真实同样能成为节目的卖点。而这个卖点的好坏就决定于主持人对自身特色的挖掘,用真实的理念来展示自身对于谈话节目的吸引力。主持人用语特色的真实,首先来自自身真诚的态度,一切虚假的言辞和矫揉造作的表现,都会成为谈话节目的致命伤。而事实上,“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②。因此,主持人谈话时必须用自己特色的真实,来将这场谈话节目表演的本质掩藏得滴水不漏。

主持人用语特色由自身特色挖掘而来,因此必须清晰地了解自身与节目定位特色的共同之处,从而挖掘自己主持用语的潜在魅力。例如:《鲁豫有约》宗旨为“说出你的故事”,而鲁豫清新、知性、时尚的定位以及邻家女孩的温婉形象,便使得她从自身特点出发挖掘出的真诚、温情脉脉、体谅而具启发性的言辞极大地为节目增添了亮色,话语本身与节目也是一脉相承,没有任何的枝枝蔓蔓不符合节目特色演绎之处。

主持人用语亮色的打造依据:面对的嘉宾。谈话节目的主角永远都是嘉宾,主持人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要使自己的话语给节目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就必须针对谈话的嘉宾选择表述方式和用语内容。面对不同的嘉宾,谈话节目主持人该如何提问才能问出效果?对此,央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王志的一段话或可带给我们启发:“只有职业的采访者,没有职业的被采访者。我要做的是配合他引发他的倾诉欲,我的姿态永远是配合的。”他还说:“首先,不做一个让人讨厌的人;然后,做好一个倾听者,要听,不能忘了任务是什么;第二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提问,有了好的落点,就会水到渠成。”在自然的情境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摆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主持人的话语才能在较大的信息量中成为点睛之笔。

此外,嘉宾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主持人的姿态永远是真诚的却不能始终保持一成不变。奥普拉・温弗瑞在对待自己的嘉宾时经常犹如邻家大婶,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谈话中她还提到自己早年受性骚扰和吸毒的经历,把自己和嘉宾放在了同样的位置上,使自己与叙述嘉宾的心理距离拉得很近,从而使其话语具有了独特的亲和力和无限亮色。我们看到的那些在节目中如鱼得水、挥洒自如、独树一帜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莫不是能够充分了解嘉宾而有的放矢地运用言语魅力的主持人。

主持人用语展现亮色的绝佳土壤:“场气”。人和谈话节目都有“场气”。“场气”外在表现为节目的氛围、气氛、状态,从而使得嘉宾能够在不同的舆论场中展现不同的侧面,例如连战参加《康熙来了》与参加其他政治谈话节目的状态和表述方式以及整个思维流程是截然不同的,这便是“舆论场”的影响。

要营造出良好的“场气”,就需要话语的全面攻势与“高歌曼舞”的话语表现姿态。主持人用语的亮色能够肥沃这片土壤,而反过来,也正是这片土壤给了亮色以生存和闪光的环境。主持人要以自己独具匠心的用语把握住“场气”,就必须具有对临场的高度把握能力和创造力。而这样的创作情境,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时常遇到。即兴主持往往是灵光突现,常常平中出奇,主持人如能得体运用,就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打动、征服观众,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谈话现场。

亮色的后天哺育

底蕴盈溢下的厚积薄发。主持人用语的亮色不光是与生俱来的。除了在前期策划中充分考虑主持人的自身特点与节目的“水融”外,还需要进行后天的栽培。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辞亮色并不仅是性格使然,而大部分与其自身深厚的底蕴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节目中,谈话双方只有心智对等、学术底蕴对等,交流才能深入,相互间才能够产生愉快的启迪和激发。作为谈话节目的嘉宾,至少希望与主持人能谈得来,希望对方能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再深入一点,则希望主持人是自己的知音,能懂得他、理解他,能把他的观点、感受准确地概括并且传达给观众。这种要求的满足,在人物访谈和时政焦点讨论节目中显得更为强烈。因为只有对方感到“棋逢对手”时才会愿意和你交谈,而不会被动应付。

而这种需要必须以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因此,要使谈话中不断出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妙语连珠或是能够以真诚而温情贴心的话语,做出节目中的回应或是总结,就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自身不断进行充实、提高、升华。

知己知彼的不殆准备。要使自己的话语能够一矢中的,同时具有极强的节目特色,主持人就必须对嘉宾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杨澜表示,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谈话节目具有节目特色和文化内涵,不至于说出一些假、大、空,甚至贻笑大方的话来。

成熟的用语亮色对节目微妙反哺的简例透视

感性与理性权衡下的语言亮色。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情感叙事类谈话节目,专业人员呼吁感性至上基础上的理性回归。这就给此类节目的感性与理性的权衡,做出了有益的参考。

鲁豫在采访毛阿敏一期节目中的用语,就很好地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点,突出了“说出你的故事”的节目宗旨。这期主要为了挖掘毛阿敏两次逃税案背后的故事。难度在于嘉宾的故事有着社会舆论的较大压力,如何让嘉宾尽量不避讳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成了策划节目时的头等难题。开始,鲁豫便以“我知道女人对于数字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一句,缩短了毛阿敏心理上的距离,赢得了毛阿敏的信赖。节目中,鲁豫一直细心倾听,并不断以自己表示疑问和理解的温情话语串联节目,给了毛阿敏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诉说自己的故事,回应观众们心里的疑问,又在此基础上,以自己深厚的采访功力和出色的语言技巧以引导者、宽慰者、倾听者多重身份合而为一的主持角色,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而王志采访福原爱,却是另一种发挥言语魅力的有益尝试。王志以理想的思维设置了中日友谊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在节目中却以叔叔式的言谈方式进行访问,从而使得语言散发出睿智却不犀利的光芒。在谈话节目中,感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使节目达到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就必须将理性的思维化为营养注入感性的话语,使得主持人用语能够得以平和地诉说却能出奇制胜。

幽默元素的注入。幽默,向来是人际交往中的剂、缓冲剂、黏合剂,它像一座桥,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陌生的心灵变得亲近,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感情、融洽气氛,以轻松的形式化解矛盾和尴尬。同时幽默还表现了一种诙谐、一种才华、一种智慧,使人们能置身于既轻松有趣,又能领悟哲理的环境当中。纵观所有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共同特征似乎都具备幽默的风格,或许谈话节目的兴衰与主持人的幽默与否有很大关联,说到即兴幽默就会让人想起美国“脱口秀”,电视谈话节目诞生在美国,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幽默也是以美国“脱口秀”主持为原则,随着谈话节目一起传到中国的。美国“脱口秀”节目三位举足轻重的主持人莱特曼、雷诺、奥布莱恩便都将幽默元素内化并表之于话语,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莱特曼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他愤世嫉俗的幽默、龇牙咧嘴的笑容、志得意满的神态,深深赢得了相对另类前卫人士的喜爱;雷诺有着另一番感染力,喜剧演员的经历让他更好地把握了节目的节奏与观众的兴奋点,符合主流文化的审美倾向;奥布莱恩,后现代的荒唐玩偶般的幽默与可爱的噱头兼具的人物以《深夜秀》中的出色表现开拓了自己的星光大道,并继雷诺后担任《今晚秀》的强力主持人。他们言谈中透露出的幽默元素将“脱口秀”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多元用语亮色的另类展示。凸显主持人用语亮色的创造性充分表现在了其另类的展示上,即“”或是“借口”。主持人通过自己刻意的不协调式的语言激发嘉宾的谈话热情,或是借其他人之口表述出其实是自己设计的亮色语言,从而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

《一虎一席谈》中主持人极强的掌控和调动现场矛盾与谈话气氛的言语,《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无限跳跃的思维、天马行空地嘉宾群口争谈的言语方式,《康熙来了》里不留情面、故意制造误会而惹急嘉宾的娱乐用语计谋等,都充分展示了谈话主持人激发嘉宾热情的用语的巨大诱惑力。

主持人用语的亮色给节目增添了无限生机,不仅体现了极强的个人特色与文化底蕴,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于节目的发展和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处于消费市场上的群雄争霸的谈话节目应将主持人的用语特色作为走品牌节目之路的强化元素,精心打造。

注 释:

①陆生著:《走进美国电视》,复旦大学出版社。

②苗棣、王怡林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和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陆生著:《脱口秀娱乐精神之谁是夜晚脱口秀之王》,选自《走进美国电视》,复旦大学出版社。

2.吴博:《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艺术》,选自《当代电视》。

3.彭小萍、盛安陵:《论〈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给中国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启示》,选自《安徽文学》,2007(2)。

4.柯妍、刘娜:《情感类谈话节目:感性至上与理性回归》,选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5.高敏:《谈话节目主持人语用原则》,选自《声屏世界》,2008(6)。

6.陈爽、许冰、付刚、马冬萍:《我国谈话节目“脱口秀”元素运用探析》,选自人文论坛。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上一篇:目前我国自制剧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电视片的音乐音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