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解说的表达类型与实训教学

时间:2022-08-09 04:57:16

电视片解说的表达类型与实训教学

电视片是一种以电视为播出平台的表现体裁。小型的电视片有时候本身就是一个节目,有时作为构成节目的一部分,与其他内容共同构成完整的节目。电视片常常被业内人士分成纪录片和专题片两类。电视纪录片是从对象出l的一种创作状态,亦即通过对记录对象的客观呈现来表达主体对世界对人生的发现、理解、认识和情怀。

电视专题片:从一定的主题出发,通过对从现实中拍摄或从历史资料中选择的声像素材的创造性编排或制作完成的节目。专题片创作遵循的两个原则:1创作主体原则:主体的感觉、认识、理解是进行创作的主导力量,不仅发现,不仅选择,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2电视记录原则:以主体对生活的感觉、认识和理解为核心组织电视记录活动,允许改变和创造对象的物质外观,电视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志。

一、解说的准备工作

1.理清作品的背景

纪录片解说,对背景的掌握十分重要,这一环节是理解和把握纪录片解说的基础,是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与表现作品的重要条件。

(1)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指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主要是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人文等环境因素。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解说者把握作品的内涵、主题与解说基调。

(2)作品的人物背景

对于《走近》《外交风云》《百年小平》等人物传记类记录片,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人物背景,可以帮助解说者把握全篇解说的基调,从而准确表达作品想要传达的含义和抒发的感情。

(3)创作的心理背景

创作的心理背景指作者创作一部电视片时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直接提供给我们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感基础。了解创作者的心理背景,有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调动起准确、恰当的情绪、情感,使解说由感而发。

(4)作品的播出背景

作品的播出背景指该纪录片的播出处于什么时代、环境、氛围之中。同一作品,由于播出的时代、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的不同,解说的基调可能就会略做调整,以适应播出背景的需要。

2.把握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毫无疑问,它来源于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当然,风格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创作个性,而且要受到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民族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把握作品的风格是电视片解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说者解说风格体现和发挥的基础,不同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审美追求,体现在形式上便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这种风格便制约着解说者的有声语言创作,它往往体现在解说题材、表现主题、塑造形象、语言样式、表达手段等方面。不同的解说者解说同一作品,至少都要把原本文字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并且配合音乐的风格,画面的拍摄风格,然后才是其自身的语言创作风格。

纪录片解说中,需要把握三个风格:作品风格、文字稿件写作风格、解说风格。

(1)作品风格

指的是一部纪录片作品的主要思想、拍摄风格和配乐风格等等,它决定解说的基调,是解说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把握风格阶段中,也要以把握作品风格为主。

(2)文字稿件写作风格

文字稿件的写作集中体现作者的创作特点和创作倾向。它直接影响着解说的风格体现和发挥以及解说语言样式的选择,如果文字作品写作经常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解说为了把时空关系播讲清楚,往往采取讲解型方式,如果文字作品写作惯用排比、反复、回环等修辞手法来抒感,解说便会经常采取议论型方式,等等。

(3)解说风格

解说者在有声语言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表达特色就是解说风格。它是解说者在长期艰苦的创作实践中逐渐积累,逐渐形成的。通常,解说风格受制于作品风格,文字稿件写作风格也是会对其有一定影响,三者有机结合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纪录片解说的准备工作中,对风格的把握与处理,可以参考以上三个风格,但以作品风格为主。无论是哪种风格,只有融进表达语言的基调中才能被人感知。因此,风格要与基调有机融合,准确、恰当地体现在有声语言中。

3.确定解说的身份

解说工作开始之前,需要确定解说者的身份,以此作为语言表达音色、语气、节奏的依据。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人遣词造句以及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从解说词文字的语言风格上能够感知到解说者的身份。

4.确定解说的语言表达样式

在了解了整片意图、主旨、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解说的语言表达样式是一部成功的电视片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解说员不应该因此而形成自己固定的表达样式,因为同一部片中也可能会用到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样式。

5.依据画面确定解说词的段落位置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稿不同于新闻稿件。解说词不是完整的文章,只是语言的片断。解说过程中,需要依据画面找准段落位置以及层次关系。前期工作细致的解说词稿会在解说词旁边标注每一段落文字对应的大概画面位置;有的则需要解说者在正式配音前认真地看一遍画面,找到每一段解说词开始时对应的画面;有的较为复杂的画面一般由编导为解说者讲明。现今,大型的电视片往往在正式配音之前,先由熟悉该片的编导上口试播一遍作为参考声,以便正式配音时解说者能快速找到文字对应的画面位置。

6.确定解说的速度和节奏

解说者的身份对解说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决定速度的一般来说还是画面。片子结束,解说也应该终止。一般来说,一段画面的时长是多于对应解说的时长的。如果解说超出画面,就必须提高速度“挤”进画面,但这种方法应该适当。如果某一段落语速异于其他段落,又没有合理的依据,就会显得很突兀,失去整体感。必要时可以根据画面去删减或增加解说词 ,也有一些纪录片是根据解说词去删减或增加画面的。解说词的写作风格、片子的立意、音乐的节奏都制约着解说的节奏。解说的节奏也不应该过于一致,缺乏变化的解说会显得呆板单一,形式大于内容。

成功的电视片解说,不单需要解说语言表达样式的正确选择,解说身份的适当确立,与其他创作要素的配合协调,还要求解说者具有全面的语言表达技能,包括朗读、朗诵、说、讲等,以适应片子内容和情绪的变化需要。

纪实性纪录片的创作强调拍摄完整的过程,强调叙事,强调情节与细节、强调把内容个体化,强调让观众自己发现主题、意义,而过程、情节、细节、个性又体现在具体的行为动作、话语中。此时的纪录片解说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纪实手法对真实、自然的要求,走上了平实、质朴、自然、平视角的表达路线,力求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解说生活化的表现特征有:

(1)从吐字发声上看,一般用声音量不大,小而实,以收为主,咬字幅度适中,出字灵活、集中,不弹跳吐字,口腔开度不过大;

(2)从语流上看,语流畅达,语势多平缓,少大起大伏;

(3)从表达方面看,不刻板、少雕琢、不夸张、较自如。由于解说大多有画面相衬、相伴,有形象的展示,又多处于让画面的地位,因而,一般解说表达情感渲染不宜太浓、太扬,以免喧宾夺主,用声及表达都适中。

总之,现在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追求稳重、平实、质朴、平视角的表达特色,解说要力求与片子的内容、立意、风格相统一,呈现一种贴切感。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化”不是单纯的生活中的大白话,而是在艺术语言基础上的生活化。看似只是简单的接近自然说话状态,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控制。

上一篇: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 下一篇:小而美才是中小投资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