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因语言而精彩

时间:2022-10-18 12:48:47

让课堂教学因语言而精彩

一、锤炼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1.在小学数学学习进程中,数学语言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解题的根本

它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必需使用的一种工具,是数学知识构成的基础。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容,其内涵和外延都要通过数学语言来传递,没有规范的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不能传承。所以,不理解数学语言就不可能理解数学知识,更谈不上学好数学知识。

2.小学生数学语言的锤炼有助于全面培养其数学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说话往往不够完整、准确与简练。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锤炼,可以提高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述能力,有利于促进其理解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

3.小学生数学语言的锤炼有助于培养其非智力因素

数学语言看似枯燥乏味,其实具有其独特之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自有一种内在的美感。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美,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模糊性,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语言,才能从学习中感悟其魅力和内涵,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常见错误分析

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不够规范,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错误。

1.用生活语言代替数学语言

例如,学生面对多支铅笔和少块橡皮只能笼统地说:“铅笔多,橡皮少。”这就是学生的生活语言,还有学生经常把“数”说成“数字”;把“高度”说成“长度”“深度”;习惯把“几时、几时半”说成“几点钟、几点半”,把“平方米”说成“米的平方”等等。

2.数学语言教学的表达形式呈现单一化

例如,有学生这样说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有两个式子它们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三个数是完全相同的,三个数相乘,我们可以先算前面的两个数,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前一个数,它们的积是一样的。”例子中该生的回答不仅多次重复,而且不能明确地表述乘法结合律。学生在表述时不懂得应用数学语言简单明了地表达,不能够用概括性的数学语言科学准确地表达出乘法结合律的内涵。

三、小学生数学语言锤炼的措施建议

1.提高教师数学素养及其对学生数学语言知识的驾驭能力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修养,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术语,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表达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不能因为简单就省略,使自己的语言生活化。数学语言的表达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对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至关重要。

2.从生活经验中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

例如,在对上文提到的两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表述中,为了能让学生利用较为规范的语言进行沟通和提问,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学生说:“铅笔比橡皮多,橡皮比铅笔少。”这时,教师又拿出一块橡皮,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后给出完整的表述,学生又说:“铅笔和橡皮同样多”,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一步引导:“现在同学们分成两组,男同学是A组,女同学是B组,下面开始讨论一下咱们班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5分钟过后,两组各派一名代表表述一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比较,得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女同学比男同学少”,或者“男同学和女同学同样多”等结论。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多次训练,才能使小学生逐步从生活语言过渡为数学语言的表达,真正促进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注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述形式的多样化

(1)强化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掌握,清楚地知道其概念。在教学中,将数学概念通过理性的语言表达转变成为感性表达,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严谨性,强化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改变,提高其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分数初步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将纸张对折,反复对折,然后利用色彩将其区分开。在结束这个动作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用语言表达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内容,如何才能利用数学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其过程,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考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在一些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图形、图标等数学语言表达形式说明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回答问题,从而肯定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习题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锻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重视这项内容,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谈 下一篇:如何把学生真正地留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