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初探

时间:2022-10-18 12:28:16

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VEGF-C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患者预后评估探索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C在59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2%,VEGF-C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无相关性。结论:VEGF-C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4,<0.05),对预后的判断具参考作用,并可提供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乳腺癌;VEGF-C;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45-0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约有7.9万新病例发生,乳腺癌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1%,已占据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研究认为与淋巴管生成有关,被称为淋巴管生成因子[2]。研究表明,VEGF-C可诱导实质瘤内或瘤周的淋巴管生成和扩张,增加肿瘤细胞与淋巴管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管转移[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59例乳腺癌标本取自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存档蜡块,均为浸润性导管癌。

1.2 实验主要试剂:主要试剂为VEGF-C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即用型):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公司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编号为ZA-0266。

1.3 实验方法:①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连续切片、展片、捞片、烤片,常温干燥备用。②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VEGF-C表达,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阳性对照:以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已知分别标记上述检测抗体的腺癌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1.4VEGF-C染色结果判断:VEGF-C结果判定标准根据Shimizu法[22]改良而成:显微镜下细胞质显示棕黄色颗粒视为阳性着色。

1.5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VEGF-C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X 2检验。

2 结果

VEGF-C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状,部分可见淋巴管内皮细胞着色。在59例女性乳腺癌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42例,阴性17例,阳性表达率为71.2。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为55.6%,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在TNM分期I-II期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1.1%,III-IV期87.0%,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33,<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约有7.9万新病例发生,乳腺癌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1%,已占据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万妇女患有乳腺癌,有50万左右死于乳腺癌。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是检测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产物对肿瘤的影响,以寻求有效的诊断指标、明确靶向治疗的方向。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旨在评价其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VEGF-C对肿瘤进展与转移尤其是对淋巴道转移有影响,与Kinoshita等[4]利用IHC方法检测98例人乳腺癌组织的文献相符。

参考文献

[1] 史淑红,刘英丽,教伟,等.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2):2320~2323

[2] Coussens LM, Werb Z.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Nature 2002;420:860~7

[3] Pipsa saharinen and tatiana v. petrova.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lymphangeogenesis. Ann.N.Y. Acad.Sci,2004;1014:76~87

[4] J Kinoshita, K Kitamura, A Kabashima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olial growth factor-C(VEGF-C) in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e,2001;66(2):159~64

作者单位:215000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院1

224005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系2

上一篇:锁定钢板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