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形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18 12:16:01

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形式的探索

[摘 要]组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课前五分钟”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听”书、诵读、讲故事、课文质疑、新闻会、小品表演等,教师可以因班因生因景制宜。

[关键词] 课前五分钟;高中语文;活动形式

在上语文课时,经常见到学生口头发言时或低眉顺眼、支支吾吾,或扭扭捏捏、左顾右盼,或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见,让他们走上讲台说话更是手足无措,这些学生中不乏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巧借课前五分钟,适时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可以从最简单的朗读经典段落开始,逐步增加活动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推进,并向学生提出适当要求。

一、从听开始――课前五分钟“听”书

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央视的“子午书简”都是很值得借鉴的“抢”时间读书的形式。教师虽然少“讲”了五分钟或八分钟课文,但收获会更多。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值得一读的好书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课后会找来教师课堂上没读完的书到课后自己阅读,这就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打开另一扇窗。

二、从读起步――诵读优美文段

诵读材料最好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可以是经典美文和精美时文,获奖流行歌词也可以成为同学们争相朗读的材料。学生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可以评文章的内容主旨,可以评文章的写作技巧,可以评文章的意境和意蕴……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以广为基――注重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记忆性知识的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等都可融入课前短短的五分钟。举行如“主题格言警句列举竞赛”“我背(诵)名篇”等活动,也可以侧重于作文素材积累,如“话题作文素材列举”活动。通过课前五分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不待扬鞭自奋蹄,学生就会利用一切课外时间去作充分准备,或看课外书,或看电影电视,或看网络视频,晨读晚背。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学生听的能力上去了,说的能力上去了,读的能力上去了,写的能力上去了,上讲台还会手足无措,课堂发言还会支支吾吾吗?

四、以疑带动――教学生质疑课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通过课前五分钟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许多学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一些病句,指出文言注释不准确之处。对于某些文学作品,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文课堂中,不仅允许,而且鼓励。例如诗歌主题的多样性,由于生活经历、人生体验的不同,阅读层次、思考角度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见出主题的多义非常正常。况且,在解读一篇作品之前,学生就能提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对后面的课堂讨论非常有帮助,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以闻串讲――一周新闻会

纵论天下事,潇洒走一回。课前五分钟开展“一周新闻会”这样的活动,学生是持欢迎态度的,大多数学生是希望在课堂上“潇洒走一回”。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读书看报,关注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收集有价值、有趣味的新闻在班上。这既激发了学生阅读报纸杂志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六、以活激发――“开心一刻”展个性

把课前五分钟变成“开心一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个班,不少学生都有特长,身怀小绝技,说学逗唱,有模有样。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表现个性的平台,既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又是发现学生特长的好时机,为今后因材施教,进行个别辅导打下基础。学生的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善唱者唱,善舞者舞,善画者画。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定会在学生平静的心湖激起涟漪,学生会悄悄地爱上语文这一学科。

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任务,用好课前五分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利用好课前五分钟活动,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学生听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

上一篇:孩子会患“自然缺失” 下一篇:内陆企业如何搭建自己的物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