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7 09:52:43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措施

摘要:沥青路面早期坏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材,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定基检查,加强养护措施,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发生。

关键词:路面 破坏 防治 措施

从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病害的类型看,其损坏原因应是多方面的:管理、施工、设计均有不完善之处,但综合来看,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是出现早期病害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和减轻路面早期破坏,应首先从设计和施工上加以保证。

一、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进行设计,在设计上必须做到科学、严谨,设计资料必须与设计情况相符合,坚决拒绝“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和行政指令性设计,杜绝边施工、边设计和无设计施工的现象。各面层技术指标要科学合理,不宜差异太大,尤其是对中面层的设计要加以改进,从级配、厚度、配合比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因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反复维修。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中,应依据行车荷载作用下在路面中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量不超过沥青路面任一结构层中材料容许应力、应变和位移量来选择和确定路面的结构层组成、材料的组成和厚度,并以此来防止或减少各种沥青路面破坏现象的发生,控制沥青路面的结构特性和使用品质,避免产生早期的破坏。二、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在精心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上进行认真的工程质量管理。对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沥青加热的温度以及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碾压重量、速度与遍数,使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标准等环节,确保施工段质量。重视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并用数理统计原理来指导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1.面层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况完成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且混合料配比一经确定应在拌和中准确执行。如果混合料性质不稳定,易使摊铺厚度发生变化,如温度过高、沥青用量偏大、矿粉掺量过多都会使铺层变薄影响路面强度,易导致早期破坏。在面层的摊铺碾压过程,摊铺机操作及本身调整对面层质量影响很大.其速度应根据拌和量、运输能力来确定车辆,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变动.否则极易造成路面不平整,从而使面层厚度不均.形成强度薄弱地带。压实是最后一道工序,既不能压实不足达不到强度要求,也不能压实过度导致孔隙率减小,出现泛油和失稳,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碾压施工时,碾压温度是碾压质量的关键,油料温度偏高则碾压时形成推移,油料温度偏低则不易碾压成形,从而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影响路面强度。

2.基层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往往与基层施工有直接的关系。道路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荷载垂直作用力,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因此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应有平整的表面;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从使用材料上可分为结合料稳定类、非粒料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又称为半刚性或整体型。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整体性强、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点,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半刚性基层。因而熟悉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其特有的缩裂特性,对正确指导施工,避免因基层施工不当造成面层早期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2.1石灰稳定类,如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等。其强度形成是石灰与土发生强烈的化学作用,使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来说.粘土颗粒的活性强,与石灰作用后可形成较好的强度.但土质不宜过粘.否则不易打碎、拌和,影响稳定效果,易出现裂缝,导致面层出现反射裂缝,这也是造成路面早期破损的因素之一。石灰土的强度与其密实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石灰土的密实度有着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实践证明.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变化4%,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性及抗缩裂性均好。因而在石灰土施工中,一定要达到密实度要求.否则易发生基层强度不足而导致路面早期破损。

2.2水泥稳定类,包括水泥稳定砂砾、砂砾土、碎石土、土等。它的强度形成主要是水泥与细粒土的细粒相互作用。由于要达到规定的强度.水泥剂量就要随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大而增加,因此可见其稳定重粘土是不适合的。虽然水泥稳定土强度会随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应考虑其温缩、干缩性质及经济性.一般情况下以5%~6%为宜。如为提高基层强度盲目加大剂量.将产生大量缩裂,从而使面层产生反射裂缝,造成路面破坏。

2.3综合稳定类,是指以石灰或水泥为主要结合料而外掺少量活性物质,以提高土的技术性质,如二灰类。其中粉煤灰系空心球体.为缓凝物质,难以在水中溶解.导致二灰混合料中火山灰反应相当缓慢,这也是其早期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但其抗冻性比石灰土有显著提高,且温缩系数小得多,对抗裂很有意义。由于其初期抗冻性较差,因而注意在冰冻前应施工完成。

2.4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当沥青面层较薄时易形成横向裂缝。由于土的收缩系数(温度每降低1℃时单位长度的收缩量)较干系数(含水量每减少1%单位长度的收缩量)要大4~5倍。所以缩裂多发生在冬季,且土的粘性愈大,结合料剂量越高,裂缝愈多愈宽。因而我们在基层与面层施工上应尽量做到越冬施工.这样可减少或消除半刚性基层缩裂对沥青面层的影响。在选择材料上应尽量用粘性不太大的土。除此之外在施工中还应注意

①控制压实度含水量,因为在大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会使基层具有较大的缩裂性质。

②为避免沥青面层开裂,可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碎石过渡层1 5~27cm。

③对石灰土可掺加粗粒料.如砂、碎石、碎砖、煤碴(

④设置收缩缝于半刚性基层5~10mm宽,厚为层厚的0.5~1倍,内填砂、沥青或油毛毡。

⑤对二灰稳定粒料类基层,虽然它的后期强度高.隔温性及水稳性均好.但其早期强度低,在重交通道路上常因基层早强不足导致路面早期破坏,而在低温条件下其强度增长率更低.这就要求二灰类半刚性基层施工应在冰冻前完成。

⑥还应强调的是,由于在用弹性层状理论体系进行结构层设计时假设各层紧密连续.因而在施工中使各结构层间边界紧密连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出现夹层,将使整个道路结构保证率大大降低,导致路面早期破坏.这也使得厂拌成为大势所趋。

三、完善排水措施

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完善防排水措施,不仅要重视防路表水系统的设计,还应加强路面结构中排水措施的研究,尽快排出渗水,减少动水压力的影响。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四、依法治路,整治超限运输

进一步加强对超载运输车辆的治理工作,加大检查力度,控制超载车辆通行、减少重车对路面的损坏。依法治路,整治车辆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加速了公路路面的早期病害形成。公路管理部门要依据《公路法》及各省市与之相配套实施办法,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实行计重收费,严重超载卸载放行,从而防止公路路面病害的早期产生。

五、定期检查,合理防治。

预防为主,加强养护。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消除,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管理单位应在公路投入运营后经常性对公路进行病害和缺陷情况调查,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及时对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处理办法,使病害做到被早发现、早处治,避免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尽快使路面功能得到恢复。

结束语

综观我国公路当前现状,要消除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除了需要设计、施工、养护及公路管理部门等各方面各负其责、分头把关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素质,使其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力的措施保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设计、施工,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顽疾一定能够得到根治。

上一篇:高速公路测量恢复定线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隧道施工中防水的难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