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施壶

时间:2022-10-17 09:35:15

摘要:紫砂陶艺术集审美、工艺和功能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人类智慧、思想、文化的结晶。在紫砂的创作历程中,也有仿人体构造的紫砂壶,美人肩壶与西施壶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款壶型。

关键词:西施壶;历史;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5-1

紫砂文化是与人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连的,紫砂壶渗透着华夏民族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想。世传的第一把紫砂壶,即明代时期诞生的“树瘿壶”,是书童供春模仿大自然而创制的产物。竹子、荷花、青草等皆可入壶彩绘,促使紫砂壶的刻绘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壶身的荷花、莲颈、鱼儿、山石等泼墨而成,恰似一幅幅在宣纸上任意挥洒的国画。朱耷笔意或淡雅、或恬静、或清疏,如闻天籁。在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紫砂壶中,造型最简朴、线条最练达者不得不提到“西施壶”。国内外、境内外的藏家、爱壶者都颇喜欢“西施壶”。此类紫砂壶的泥料纯正,做工精细,手感好,易把玩,为收藏之佳作。

西施壶,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顾名思义,灵感来源于西施之乳,应该与西施一样柔美而风姿绰约,温婉而圆润多情,清妍而温雅若莲,又有古典女子的娴静气质,婉约多姿。

作为宜兴紫砂壶型中的最为传统、最为经典的器型之一,西施壶尤其受到大众的喜爱。西施壶最早的有记载的文献是吴梅鼎《阳羡名壶赋》,里面记载徐友泉时提到的一大堆紫砂壶款名,其中“西子”指的就是西施乳。也有说“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名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因为时人对于生理构造的隐晦表达,所以西施壶也被称之为“文旦壶”。

紫砂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它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它扎根民间,尚理崇文,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以及“民间愿景”达成了绝妙的契合;它胸襟开阔,海纳百川,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所以自从明代以来,紫砂壶一直受到天下茶客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偏爱与追捧,其数之不尽的造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西施壶”就是其中之一。

对紫砂壶而言,壶纽就是整个壶的中心。纽是用来掀盖的,如果没有纽,盖子就打不开。“西施壶”的壶盖、纽和气孔体现了儒道合一的思想,中国学问天上来,儒家觉得北极星是世界之源,所以儒家强调“一”。国家要集权统一,组织要整齐划一,为人要表里如一,《说文》云:“惟初太始,道立于一。”北极星在天上固定不动,别的星围着它转,儒家认为人间也要如此。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说明我们不能没有目的,个人的生活也不能丧失追求,正如儒家积极入世,热心事功,目标坚定而唯一,赴汤蹈火而不辞。有了“一”,才能提纲挈领;没了“一”,就会王纲解纽,诸事不灵。而纽的中间有个气孔,如果堵住气孔,壶里的茶味就出不来了,这不正是道家的“无”吗?道家认为没有哪颗星恰恰在天极点上,北天极空无一物,所以道家爱说“无”。治国要无为,处事要无求,做人要无名。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我们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效法天地安排人间,即所谓为天经地义,“西施壶”的壶纽正是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大而化精神。

“西施壶”的壶盖就像天,天似穹庐;壶体像大地,大地厚德载物;壶体的形状端庄、厚实、饱满,充分体现了盖与壶身天高地厚的紧密关系。紫砂壶都是用来喝茶的,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开,香气充满了整个壶体,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之妙。理学家称其为天理,阳明学称其为心,即“盈天地之间者,心也”。喝茶可以清心,赏壶可以明理,壶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

仔细观察“西施壶”的壶把和壶嘴,它们在壶的两边水平成一线,但应该视为一体,与水流共同组成一道人间银河。紫砂壶倒水的时候,讲究流水通畅无阻,这正是天道周流生生不息的体现。壶把和壶嘴一体连贯,这样注入沸水后,玉液如乌龙翻滚,露出身段与龙头;倒出茶水,酷似神龙出海,形如江河之决堤,沛然莫之能御。《乾》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上和天道最为近似的就是江河了。孔子若遇到大河必会驻足观看,因为江河就像天道,昼夜不息,贵其不已。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容纳的是大千世界。想想我们每个人的心若放宽了,气量大了,又何尝容不下整个世界呢?

西施壶以其丰满的形象在紫砂的历史上经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作改良,其变化也万变不离其宗,汇聚着多少代紫砂人的智慧和艰辛,凝聚着作者丰富而简洁的艺术语言。紫砂的价值“贵重如珩璜”,往往表现在紫砂的文化内涵和展现的艺术品位上,拥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西施壶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紫砂艺人杰出的创作能力,也使得人们在感念西施经久不衰的经典故事时,感受西施壶的形体极致之美,以及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情致。

参考文献:

[1]骆彦卿,帅茨平.中国紫砂图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2]李泽奉等主编,陈江编著.紫砂器鉴赏与收藏[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潘春芳.紫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钱剑华.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上一篇:双面小米 1期 下一篇:论新办公模式与多元化办公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