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分析

时间:2022-10-17 08:15:48

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问题,深入讨论二者的内涵与构成,并在已有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四个假设,并且综合选取指标,运用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实证结果。本研究为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区域智力资本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区域智力资本 区域创新能力 影响关系 实证分析

彼得·德鲁克认为,智力资本已经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资本与劳动等要素,成为新经济体系中真正具有决定性与支配性的资源,成为企业乃至区域发展中最重要的竞争要素。区域创造的价值不再仅仅依赖于有形资产,更依赖于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管理重心需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智力资本,区域必须不断追求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以维持竞争优势,组织越来越依靠智力资本的开发和部署以提高区域战略的有效性(Senge,1990;Quinn,1992)。智力资本是区域进行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特有资源,它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创新产出和创新过程的调节因素,区域智力资本始终处于不断进化和演变的动态过程中,它可以产生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Quinn,Anderson,Finkelstein et al.,1996)。因此,本文以区域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探索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强调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中智力资本整合与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依据。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区域智力资本的内涵与构成

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但对其内涵和内容界定方面仍旧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例如:Stewart(1997)从知识的视角出发认为,智力资本包括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经验、技术、管理惯例等;Edvinsson等(1996)则认为智力资本体现为一种价值,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Sveiby(1986)则提出智力资本是竞争能力的反映,是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储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智力资本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能力。由此,本文定义区域智力资本为:存储在区域个人、企业、组织、产业和区域系统中能为区域带来当前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为区域提供潜在预期价值的所有知识资源的总和。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将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归纳四大部分:一是人力资本,指区域通过开展正规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人才流动、就业安排等活动实现的劳动力技能、知识与健康;二是关系资本,指区域内部社会与经济实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其他区域、国家和外国之间的,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而建立、维持和发展的关系资源,这种关系能有利于区域动态适应外部环境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三是结构资本,指区域的组织类无形资产,它包括区域政府的执政力、区域发展战略、区域人文与社会文化、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政策、信息化水平、区域形象等;四是创新资本,指区域进行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与智慧财产、开发新产品与新服务项目的无形资产和能力。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体现,是区域创新系统将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转化为目标产出(包括知识型成果、产品成果和经济效益等)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体现为工艺流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是区域科技能力(内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外在表现力)之和(陈武等,2010),柳卸林(2000)则将区域创新能力分解为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

本文将区域创新能力界定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一定的创新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投入,在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与成果转化)推动下,转化为目标产出(知识成果、新产品和经济效益等)的能力,该能力有利于区域形成新理念、新思想、新产品、新工艺、新制度、新效益等,从而为区域带来创新价值。区域创新能力的来源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全体创新主体,包括大学、企业、科研院所等,当然也包括创新型员工个人,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

区域创新能力从投入产出视角、知识转化过程视角、创新网络要素视角等可划分为若干不同能力构成。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环境、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的经济效益等指标(霍艳芳、朱序波,2012)。本文考虑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是要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与测量,须考察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于是将区域创新能力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创新投入能力,是指区域为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和开展推进技术创新活动而进行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要素投入;二是区域创新产出能力,是由一系列递进的产出组成;三是区域创新环境能力,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

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与假设

(一)人力资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

陈武、王学军(2010)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关系模型,认为一方面区域人力资本通过强化区域创新投入能力以及增强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创新绩效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进而形成对人力资本吸收能力、配置能力和利用能力提升的反作用力,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人力资本作为技术创新的人才资源投入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创新投入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一切技术创新成就的思想来源;其三,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团队领导者在大型、团队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引导、监督、控制、管理、评估等作用,保证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由此提出假设:

H1: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起正向促进作用。

(二)关系资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

关系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关系资本的存在使得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技术创新主体生存在一个需要进行关系资本投入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着合作、竞争等复杂的博弈关系;其次,区域中的关系资本能够建立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降低创新资源的交易成本,实现关系性租金;最后,关系资本使得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之间既形成了一个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也是一个价值网络,在这个价值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在价值链和网络节点上占据一个生态位,进行一个节点的价值增值,有利于价值链与价值网的形成和价值增值实现。由此提出假设:

H2:区域关系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起正向促进作用。

(三)结构资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

结构资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结构资本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区域结构资本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保障和相应的自由空间;区域结构资本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信息机制;区域结构资本为区域创新过程提供整合机制;区域结构资本降低区域创新风险;区域结构资本降低区域创新的交易费用;区域结构资本通过体制、制度、机制以及社会环境氛围等维持区域创新的持久合作等(陈武、常燕,2011)。具体而言,一方面,结构资本通过影响区域社会保障、产业结构、政府效能、社会流通机制等促进和平衡区域创新投入,影响区域创新投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结构资本通过改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市场需求、制定政策改变金融环境和科技产业环境等影响技术创新环境,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力的提升。然后,由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能力所受的影响传导到区域创新产出过程,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结构资本是区域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的优越环境保障。由此提出假设:

H3:区域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起正向促进作用。

(四)创新资本促进区域创新能力

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精神内核,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前期积累的创新资本是区域创新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技术、技能、经验中的精华,是区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集成反映,是后期区域技术创新进程、效率与效果的资源与能力保障;另一方面,创新资本的积累不再是一般区域创新资源或能力的量的积累,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后发生质的改变,改变区域创新系统的战略、性能等,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升级,从而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突变性提升。由此提出假设:

H4:区域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起正向促进作用。

实证研究设计

(一)测量模型选取

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是一种简单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可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加以测量,其中区域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区域智力资本的各构成要素为自变量。对应于以下假设H1至H4,本文设置测量模型如式(1)至式(4)所示:

IA=α1+β1HC+μ (1)

IA=α2+β2RC+μ (2)

IA=α3+β3SC+μ (3)

IA=α4+β4IC+μ (4)

其中,IA为创新能力;HC、RC、SC、IC分别为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

(二)指标选取与度量

区域人力资本指标分人力资本规模和人力资本质量两个方面,其中后者又包括教育状况、健康状况、流动性等。区域人力资本指标由此包括9个指标。区域关系资本指标分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国内贸易、国际科技合作、技术交易与转移等四个方面的8个指标。区域结构资本指标分为社会保障、产业结构、政府效能、社会流通机制和信息化等四个方面的10个指标。区域创新资本指标分为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两个方面的7个指标。区域创新投入能力指标划分为创新人才、创新经费、创新设备等三个方面的8个指标。区域创新环境能力指标分为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创业环境等五个方面的10个指标。区域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划分为知识型成果、新产品和经济效益等三个方面的9个指标。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由区域创新投入能力指标、区域创新环境能力指标和区域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共同构成。

(三)样本获取及数据测量步骤

本文首先以我国31个省市2010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查阅了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指标数据;其次通过无量纲化进行指标数据的整理和预处理;再次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代数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各变量的测度值;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方程测量区域智力资本各构成要素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式(1)至式(4),对区域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采用Excel软件分别进行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能力、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较为显著,而且对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和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对区域创新环境能力的影响要稍弱。由此,假设H1通过检验。

(二)区域关系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同样进行区域关系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的实证,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由线性回归结果可知,区域关系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非常显著,而且区域关系资本对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能力和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都较强,相对而言,区域关系资本的重点影响对象是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能力。由此,假设H2得到验证。

(三)区域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采用Excel进行区域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关系的检验,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由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区域结构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虽然没有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那么显著,但显著性水平还是存在的,因为R2大于0.8,而且区域结构资本主要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对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影响具有一定显著性,但显著性偏弱,而对区域创新环境能力的影响关系就要更弱。总体而言,假设H3仍旧通过检验。

(四)区域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区域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由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区域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其主要是通过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能力两个环节施加影响的,区域创新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反而偏弱,不甚显著。由此,假设H4得到检验。

根据以上线性回归分析结论,以R2大于0.8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加以认定,由此可以将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进行如下归纳: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关系资本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能力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区域结构资本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资本区域创新投入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能力区域创新能力。

因此,可以得出总体结论: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促进影响。

结论

经过上述研究,本文在区域的视角下运用实证分析阐述了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分别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直接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中正向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应注重增强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等智力资本四个方面的综合实力。此外,还应整合各种区域智力资本要素以协同且动态地提升整体区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Senge P M.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M]. New York:Double Day Currency, 1990

2.Quinn J B. Intelligent Enterprise: A Knowledge and Service based Paradigm for Industry [M]. New York: Free Press,1992

3. Quinn J B, Anderson P, Finkelstein et al. Leveraging intellec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6 (10)

4. Sveiby K E. The New Organizational Wealth: Manag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M]. San Francisco, CA: Berret-Koehler Publish, 1997

5.官小春,梁莱歆.中外智力资本及其构成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5)

6. Edvinsson L, Sullivan P. 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ement Intellectual Capital [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mal, 1996, 14(4)

7. Brooking A.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J]. Long Range Planning, 1997, 30(3)

8.Stewart T A. Brainpower: 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 [J]. Fortune, 1991, 6(3)

9.Marr B, Schiuma 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Assts in New Economy Organizations. Handbook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 London: GEE Publishing Ltd., 2001

10.陈武,何庆丰,王学军.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识别[J].科技与经济,2011,24(1)

11.柳卸林.促进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7大要素[J].中国科技论坛,2000(5)

12.霍艳芳,朱序波.区域创新能力评估及动态优化[J]. 统计与决策,2012(2)

13.陈武,王学军.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14.陈武,常燕.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J].技术经济,2011,30(7)

上一篇:基于网络外部性的技术垄断分析 下一篇:北京CBD功能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