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困境

时间:2022-10-17 07:48:00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困境

摘要: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在全球商业社会已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基于CDP中国100报告2008年至2013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项目缺乏认知和认同,CDP问卷填写存在技术难题,碳排放会计核算制度以及碳计量标准有待完善。我国应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规范企业碳排放核算制度和计量标准,改变问卷设置的冗余问题。

关键词:碳信息披露 CDP中国100 现状 困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碳排放已经超出了全球最大生态承受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关研究结论表明,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6.4℃。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等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IPCC)指出,这种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改变全球大气成分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通过减少排放的方法加以控制。

在此背景下,由一批投资者建立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于2000年在英国正式注册成立,该项目旨在通过投资者鼓励大型企业使用标准化的问卷格式来公开披露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从而促进企业对其碳排放进行核算和管理,同时抓住全球变暖的投资机遇来降低碳排放风险。CDP拥有世界最大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注册数据库,在全球商业社会已具有重要影响力。自2008年以来,CDP在我国开展问卷调查,委托商道纵横向我国市值最大的前100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CDP中国100)了解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气候变化战略等碳信息,并年度《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100报告》。本文对2008-2013年CDP中国100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考察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CDP中国100对于调查的回应情况

CDP中国100是由我国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构成,调查样本的行业分布每年均有变化。2008年的调查样本涉及到14个行业,2009-2011年,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逐年增加,分别涉及18个、25个和28个行业。2012-2013年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有所集中,仅涉及10个行业。2008-2013年,CDP连续在我国开展了六年的问卷调查,被调查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回应情况如表1所示。

2008年,在100家被邀请参与CDP调查的中国公司中,23家做出了积极回应,其中5家企业填写了CDP问卷,分别来自于银行金融、煤炭、建筑及建筑材料、信息技术和汽车及汽车配件行业。2009年,积极回应的企业增长到29家,其中填写问卷的有11家,较2008年提高了一倍多。2010年CDP项目的回应率继续增长,达到39%,有13家企业填写了问卷。2011年CDP中国100的调查回应率再创新高,为46%,但填写问卷的企业数量下降至11家。2012年CDP中国100的回应率有所下降,为24%,但填写问卷的企业比例上升至23%。2013年,中国100家受到邀请的企业中,有32家通过在线问卷系统回复了问卷,较2012年的23家又高出近10个百分点。2013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的企业表示已设立个人或团体承担气候变化的管理工作,50%的企业表示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公司整体的商业战略中。

CDP调查的行业回应率大致稳定在60%-70%,填写问卷的行业比例在2012年和2013年都有大幅提高。大多数行业均有企业做出回应,但各行业的企业回应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回复率较高的行业有电信服务(100%)、石油天然气(67%)、银行金融(43%)等。2009年,18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填写了调查问卷,分别是电信及信息技术、银行及金融、建筑及建筑材料、运输及交通基础设施、金属与采矿、石油天然气行业。2010年,25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填写了问卷,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回答率最高,为100%,银行业回答率排名第二(30.8%)。2011年被调查企业进一步扩展到28个不同的行业,但只有7个行业的企业填写问卷,分别是银行、建筑与工程、运输、煤与消费用燃料、石油和天然气、信息技术、汽车与汽车零部件。银行业的回复率居首,为30.8%。自2012年开始,被调查企业集中在10个行业。2012年有7个行业进行了问卷的回复,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电信服务业。2013年则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工业以及电信服务领域。

综合2008-2013年这六年的表现,回答CDP问卷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电信、石油和天然气、信息技术和能源等行业。银行类企业的参与数量最高。在国际绿色金融投资和赢取低碳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压力下,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强,我国的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同时,银行业的高参与度与我国政府持续推动的绿色信贷和低碳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高碳排放行业的企业对于CDP调查的参与度并不高。这表明,我国高碳排放公司对碳信息披露比较谨慎。随着节能减排压力日趋增加和低碳经济利润空间的显现,高碳排放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业内出现了少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通过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和信息披露过程,谋求公司的竞争优势。

二、基于CDP中国100问卷结果的碳信息披露缺口分析

2011年,CDP调整了其问卷结构,问卷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部分:气候变化战略管理、风险机遇和排放。以下基于调整后的CDP碳信息披露框架,根据2011-2013年《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100报告》所显示的结果,分析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缺口和不足。表2显示了2011-2013年CDP中国100企业对于各项碳信息的披露比例。

以2013年为例,“气候变化战略管理”部分问卷主要从气候变化治理、战略、减排目标和行动、沟通四个角度来考核和评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强调了战略管理工作;“风险与机遇”部分从政策变化、物理变化(气候参数改变)和其他与气候相关的发展引起的变化三个方面展开问询;“排放”部分则主要涉及排放核算方法、排放数据、排放绩效和排放交易等内容。

由表2可以看出,2011-2013年,碳披露问卷所设置的气候变化战略管理、风险机遇这两个部分的回应率基本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排放部分的回应率则持续较低(最高7%)。由此可以看出:(1)企业对于碳排放的管理意识越来越强,减排行动逐步落实,对于风险与机遇认识不断加深。由于环境变化的日益恶劣,社会各界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宣传,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刺激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治理,高瞻远瞩进行相关方面的战略管理,有目标地进行节能减排行动,以各种方式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互动。(2)企业对于碳排放的计量还存在欠缺,企业在碳排放核算方法、排放数据、能源管理和排放绩效方面的披露比例过低。虽然碳交易市场已经在全国7个省市批准进行试点,但实际参与排放交易的企业数量极少。我国在碳排放核算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和方法体系,特别对于排放数据、排放绩效、排放交易和能源核算既没有专业的统计口径,也没有相关具体明确的政策指导,加强企业碳排放计量工作任重道远。

三、我国企业开展碳信息披露所面临的困境

如上所述,CDP中国100参与问卷调查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对CDP项目的参与度还不够理想,其重要原因是动力不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碳信息披露项目缺乏认知和认同。随着我国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出台,企业的污染行为受到了一定约束,这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针对碳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尚未建立。碳披露项目是一种自愿性质的披露行动,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碳披露项目缺乏具体的了解和认识或者心存疑虑,对CDP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管理者认为碳披露项目会让企业承担某种风险,比如竞争对手会看到自己的关键数据等,因此产生某种顾虑。风险和机遇是共存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碳披露是一个企业通过做碳检测、摸清家底从而找到减排潜力的较好途径,不仅可以有效的管理和降低成本,企业还可以从中发现更多机遇,寻找新的发展源动力。有效管理碳排放并充分利用碳披露信息,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长远竞争力。因此,加深对碳披露的理解、消除疑虑,是弥补我国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动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CDP问卷填写存在技术难题。2010年之前,CDP中国100数据显示,提供信息的企业数量超过了填写问卷的企业数量,这说明企业更倾向于提供信息,这是CDP项目中的一种反常现象。首先,从题目数量上统计,问卷中的小问题达100多个,另外还有开放性的问答题部分。问题涉及很多过于专业的术语,再加上表述冗余,致使问卷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导致调查问卷回复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碳披露数据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度量口径,使得碳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有效性也有待提高。例如,在调查企业基准年及其排放的问题上,问卷询问了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的基准年与基准年排放量,但只有2 家企业提供了基准年信息及其相应排放数据。目前,我国企业碳排放相关管理还处于萌芽状态,企业大多没有设立专门部门对此进行相关核算管理,由于问卷设置过于专业复杂、缺乏合理性,使得CDP碳披露项目在我国反响不大。

(三)碳排放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碳排放计量存在难题。碳信息披露内容单薄、缺乏量化管理和数据搜集是目前我国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主要短板之一,要实现碳信息的量化管理,就必须建立起一个权威的碳排放量化和碳信息披露标准。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随意性较强,环境会计技术支撑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缺乏可比性;对企业进行碳信息的披露方式和核算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统一的碳会计计量标准。除此之外,作为碳核算基础的碳盘查和碳实物计量的难题也尚未解决,而温室气体数据收集与管理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是企业实施碳战略的基础,没有完备的温室气体数据收集体系,就不可能执行碳战略,这也是我国企业回应CDP的比例比较低的原因。

四、改进企业碳信息披露困境的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促进企业对碳披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当国家或企业不能按期完成减排任务时,向他国或者国内其他企业购买其碳减排配额余额或其他碳排放许可权证,以此完成自身减排目标。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交易试点,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碳减排行动,同时,也将促进企业对碳披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每个企业都应该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应对碳交易风险,把握碳交易机遇,及时全面地披露碳排放和碳管理信息,获取行业领先优势。

(二)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的核算制度、统一计量方法。我国应该加快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的核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体系。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预期会促进我国企业温室气体报送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碳信息的公开化进程。统一企业碳排放计量方法,有利于企业摸清家底,开展有效碳排放绩效管理,也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碳管理绩效。

(三)解决CDP项目问卷设置的冗余问题。目前,我国在碳管理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调查问卷,对于没有专门机构设置的企业很难独立完成,承办单位作为碳披露项目的领导者,应当科学考察调研,不断总结经验,精简问卷内容、变换设问方式,在统一碳核算口径和健全碳排放制度的基础上,设置科学有实际意义的问卷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参与问卷调查的积极性,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综上,CDP中国100的问卷回应率整体偏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动力不足,所披露的碳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在我国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势在必行。我国政府应该在意识层面提供支持、在技术层面提供指导、在制度层面给予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集核算、监督为一体的碳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着重更新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强化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创新核算体系的方法,积极参与碳披露项目,获取低碳经济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X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02):47-50.

2.京都议定书[EB/OL]..

3.田国双,章金霞.基于CDP的中国100强碳信息披露水平分析[J].林业经济,2013,(06):95-98.

4.赵鑫.论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J].时代经贸,2014,(1):135-135.

上一篇:最佳资本结构决策下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与比较... 下一篇:物联网对物流系统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