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时间:2022-10-17 05:15:49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这一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所在,对这一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个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三个自信”,不是来自盲目的冲动,而是具有成功实践基础、科学理论基础、人民群众基础。这种精神上的自信有着坚强的根基和支撑力量。

一、“三个自信”具有成功实践基础

“三个自信”来自于党和人民伟大的实践、成功的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塑造自信的重要根基。我们党强调的“三个自信”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创新出来的,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涉当代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选择的道路、方向问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指向。这条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广大中国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权益的根本途径,是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以党和人民的实践创新为基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种“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都是伴随着对当代中国重大实践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是应用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鲜明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以实践为基础、为发展动力,又指导着当代中国建设改革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制度化实践结晶,是“道路”、“理论”的制度化体现形式,同样,它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的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和人民的制度建设的实践成果。

“三个自信”以党和人民的成功实践为根基。我们说它“成功”是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为依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的极大提高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了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我们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是成功实践基础上的自信。当然,也应该看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各种问题、挑战和考验,需要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三个自信”具有科学理论基础

“道路”、“理论”、“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体三面,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道路”、“制度”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深刻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实践方式和制度形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实践方式,人们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是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了,那还怎么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制度形态呢?笔者认为,应该这样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做整体上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制度整体,它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所构成的。且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新中国成立后就存在的制度在不断完善和与时俱进,而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内容,是制度体现、制度证明、制度保障。因此,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制度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仅具有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有最新实践方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最新制度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当然,我们也要强调,“理论”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道路”是需要不断拓宽的,“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报告的主线。强调在坚持中“发展”,这正是“自信”的表现,也正是“自信心”永不衰退的内在根本原因。

三、“三个自信”具有人民群众基础

“道路”、“理论”、“制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道路”、“理论”、“制度”与人民群众实践须臾不可分。我们强调实践,就内涵着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此外,“道路”、“理论”、“制度”是以实现人民利益、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的。这些都显示出“三个自信”具有广泛的、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道路”所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都是为了更好实现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权益。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些都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理论”所强调的实现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等等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谋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实现了理论的实践性、人民性、科学性的统一。

“制度”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也都是为了更好实现人民的各种利益。只要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就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自信是坚守信念的基础,是自觉行动的前提。缺乏自信就缺乏为了目标、理想而奋斗的雄心壮志,就会半途而废。只有坚定“三个自信”,才会在未来的征程上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每个党员都应该坚定“三个自信”,并团结广大群众把“三个自信”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本职工作的不竭精神力量,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下一篇:浅析陌生化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