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导向石

时间:2022-10-17 05:08:40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导向石

摘要当前,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的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校园文化结构的探讨,分析了校园文化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另外,探讨了几种不良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在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保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特点;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44

1基本定义的界定

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关于确定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指标有很多,以下是我国比较认同的几个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健全;2、善于自控;3、情绪平和;4、人格健全;5、社会适应良好;6、人际关系和谐;7、性心理健康。

1.2中学生的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的特点

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过度的关注自我,缺乏自控,情绪不稳定;第二就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最后就是人格发展需要正确引导。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可以使中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1.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CampusCulture)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以学校组织为领导,以师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亚文化(Sub-culture)。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2.1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环境、学会控制

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加速成长,使得他们在生理上开始接近成人,极易造成自我意识的高涨,所以他们会在在这一期间开始渴求得到认可。但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并且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不甚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失败受挫感。这样就造成了中学生情绪的两个极端,做事前的莫名情绪高涨,和失败后的异常失落。所以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自我和情绪失控的情况。学校宣传的精神文化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学习之外的课外活动,既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又可以补充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巧。良好的精神氛围,还有幽雅的校园物质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2学会适应、善于交际

人是否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初中校园是为学生走入社会,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了一个准备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对校园环境的适应以及同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往,无疑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和与他人交往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校园这个小“社会”中,精神文化就像一个催化剂一样,可以促进彼此的交往,像有的学校宣传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有家一样温暖的校园氛围,这种氛围会给学生适应校园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行为制度文化中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更是给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的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里学生既可以学习相处的技巧,又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彼此的关系,使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例如学校举办的拔河、篮球赛等竞技活动,很好的提升了班级以及学校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生活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会表现出很高的自信心,当然可以预言在他们走上社会以后,适应和与人交往不可能再是问题。

2.3人格健康发展

中学生人格的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要想形成健康的人格是需要正确的引导的。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在校园这个小范围中进行,因此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剂,通过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来使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对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3不良校园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文化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类型的,一种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它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另外一种则是不良的校园文,它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不良的校园文按照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以下分别是几种不良的校园文化对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3.1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它的主要发生场所是校园,而主体是在学校的师生,以及学校领导。另外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师生和领导作为社会的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当然会受到社会风气或者文化的影响。而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其中像拜金主义、一些低俗或者的文化往往会使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出现偏颇。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很不完善,很容易在这些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追求、人生理想和世界认知,从而导致导致心理发展的失衡。这就需要正确的校园文化来抵制社会中的不正之风。

3.2校园文化中的不正确教育理念

当今中最大的教育理念之争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虽然很多的教育界人士都认可素质教育,而且也不断进行着尝试并且希望改变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当前还占着主导地位,既然存在,那么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另外它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过去确实是培养出许多中国需要的人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很多人深受其害。教育理念其实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核心的重要部分,在应试教育中的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成绩和考试放在第一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这样的教育理念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1)作为精神文化,它首先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2)成绩再好,第一名也只能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很容易受到打击和挫折。

(3这种氛围也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

3.3缺乏资金的校园文化

缺乏资金并不是说学校没有钱,而是说学校不对校园文化进行投资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是学校已经认识到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也在很重视校园文化,也有自己很好的教育理念,也在积极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可是成效很少。由于缺少了活动的支持,使校园文化变成了无聊的说教和真正的“文化”,对初中生心理的调节作用发挥不出来。

总之,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全校师生应共同努力,共同创设适合中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构建学生和谐心里系统。

上一篇:新课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以德树行风 耐心做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