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04:54:29

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摘 要: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给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实验能力

一、破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由“演员”的角色转换为“导演”的角色。创设参与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初三年级化学教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节的3个演示实验时,教师在课上提出:“哪位同学能愿意到讲台来给大家演示这3个实验?”学生争先恐后举手,争着来做。教师指定一个学生来讲台上按实验步骤动手演示,同时还要给同学们讲清实验原理,教师和其他学生在下边观看。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注意力集中,获取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重新设计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教完教材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后,我就启发学生:“还能否利用其他材料和仪器改进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做。”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业余时间把家里已用过的盛药用的小塑料瓶,用手电钻将瓶底打6~7个小孔,里面放少许碎玻璃片,塞上带有玻璃导气管的橡皮塞,加上水止夹,100毫升的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稀酸,这是对实验装置上的改革;实验材料上,不是教材上指定的稀盐酸和大理石,而是家里作装饰用的水磨石(含碳酸钙)颗粒和无色液体稀醋酸等。实验操作上,他们取适量的水磨石装入盛有少量碎玻璃片的小塑料瓶中,塞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加上水止夹,放入盛有适量稀醋酸的小烧杯中,需要制二氧化碳时,打开水止夹,酸液从小塑料瓶底小孔进入和水磨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导气管放出,不用二氧化碳时,加上水止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酸液又压回小烧杯中。不论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如何变化,实验装置如何改装,实验操作方法如何改变,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启发并鼓励学生改变教材上设计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重新设计实验的做法,使单一的实验模式变得灵活、多样,使学生不仅对实验所获取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深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总之,如何根据化学实验自身的特殊优势,更有深度和广度地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探讨规律,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上一篇:从一道中考试题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之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