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活动化教学浅探

时间:2022-07-16 09:38:39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活动化教学浅探

摘 要:在新课改下,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勇于创造、善于实践、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精神。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实施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

历史活动化教学具有探究性、自主性、体验性、创造性、教育性的特点。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切入点是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实践,进而让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充满兴趣,且在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建构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活动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开放性的文化素养

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开放性的文化素养。教师要想具备开放性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具备学习型的教师思想。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的知识与方式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去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教学方式。教师不但要学习历史学科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想在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出色,就一定要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实施教学合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教师实施教学合作,毕竟教师自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学合作当中不但能够有效地协调教师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让教师变得更加熟练,做到游刃有余。最后,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教师做到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就需要更新教育思想,紧跟时展的潮流。比如,历史教师和政治教师加强合作,以更加全面地把握一些经济、政治形势,同时需要和计算机教师加强合作,以学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还需要多多接触社会等,这都有助于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

二、活动化课堂教学要兼顾好教学过程中重点和全面的关系

教师在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不需要插手的时候就放手。在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全面地掌控学生,学生是缺少自主性的,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也是这样的。那么在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中是否还要求教师加以控制呢?在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主要是在宏观上把握教学,倘若教师不能够在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那么就有可能使活动化教学失去控制。教师在活动化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明白活动化教学的目的、活动的过程、活动的任务,以及在活动化教学中学生需要注意的哪些事项等。然而,当学生在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不然的话,活动化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特点与作用。比如,教师在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控制的重点不是纪律,而是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三、活动化课堂教学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魂交流的活动”,是师生间实现真正的“精神沟通、人格教育”。在活动化教学课堂中,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方式,着眼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要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以自己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而不是教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得被动、呆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想一想;“解放双手”,让学生动一动;“解放眼睛”,让学生看一看;“解放嘴巴”,让学生说一说;“解放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解放空间”,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中历史活动化教学的策略也要发生一些改变,进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黎.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2]奚含英.数学教学活动方式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11).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高级中学)

上一篇:对当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从一道中考试题浅谈初中物理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