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放血疗法配合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216例

时间:2022-10-17 04:10:04

耳针放血疗法配合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216例

摘要:目的研究痤疮应用耳针放血治疗配合枇杷清肺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360例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的144例患者单纯运用枇杷清肺饮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16例患者在应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耳针放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率为83.0%;2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耳针放血治疗;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84-02

痤疮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毛囊皮脂腺炎症,在中医上讲为肺风粉刺,主要见于处于青春期及发育期的青少年,多见于上胸部、面部以及背部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区域[1]。早期主要可见的损害为粉刺,具体体现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可逐渐转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等,严重时甚至引起结节、囊肿以及瘢痕等情况,病情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愈后容易出现疤痕,对患者的容貌尤其是女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本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360例痤疮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本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360例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的144例患者中,男78例,女66例;年龄在15~26岁之间,平均为(18.3±2.6)岁;病程在9天~4.2 a之间,平均为(1.8±0.3)a。观察组的216例患者中,男126例,女90例;年龄在13~25岁之间,平均为(18.8±2.1)岁;病程在(8天~4.6)a之间,平均为(2.0±0.4)a。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临床分级标准依据Pillsbury[2]分类方法,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四级,具体为:(1)I级(轻度)主要表现为散在多发的黑色粉刺,同时可伴有分布的炎性丘疹;(2)II级(中等)主要表现为I级基础上炎症性皮疹数目增加,存在浅在性脓疱,但是只存在于颜面部;(3)III级(重度)表现在II级基础上存在深在性脓疱,分布在颈部、颜面部以及胸背部;(4)IV级(重度-集簇性)表现在III级基础上出现囊肿、结节,同时伴有瘢痕出现,上半身均可出现。

1.3纳入标准(1)年龄在10~35岁之间,无性别差异;(2)符合痤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3)患者之前未进行过相关治疗;(4)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完成本次研究操作。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痤疮诊断标准,如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痤疮样药疹、职业性狼疮等;(2)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3)有中药或者针刺过敏史的患者;(4)近一个月内应用过其他中西医药物治疗痤疮的患者;(5)资料不全的患者;(6)具有严重肝肾、血液或者心脏疾病的患者。

1.5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枇杷清肺饮治疗,药方具体为:栀子、黄芩、石膏、茵陈、黄连、枇杷叶、甘草以及桑白皮进行加减治疗,每天1剂,当症状得到控制后在继续服用5剂进行巩固,在服药期间禁止服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停止其它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耳部放血治疗,具体为对耳部进行常规消毒,同时消毒三菱针筒压。耳针的基本穴为肺胃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以及降压沟相应部位,每次选择一对位置,通过手术刀尖端割刺或者三菱针点刺进行放血,约2~3滴,隔天再次操作1次,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效果。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显效:疗效指数不低于90%;良好:疗效指数在60%~90%之间;有效:疗效指数在30%~60%之间;无效:疗效指数不超过30%。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痤疮属于一种常见的青春期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发病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热、风、痰、湿、瘀之邪等因素相关,多因外邪袭表,体内湿热熏蒸肌肤而脾胃运化失常关系明显,具体为:(1)外感六淫;外感风热,侵袭肺卫,上犯于面,发于肌肤;或者感受湿热之邪,困于脾胃,郁久酿液为痰,痰热互结,瘀滞在肌肤,引起痤疮[3]。(2)内伤七情;过喜过怒、情志不畅,导致肝气疏泻失司,郁于肌肤或者思虑过度,脾失运化,损伤脾气,肌肤瘀滞,湿浊内瘀,失于濡养,表现为痤疮。(3)饮食不节;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腻而引起肺胃热盛,或者脾湿内蕴,湿热互结,助湿化热,外发肌肤,上蒸颜面;或者过饱过饥,运化失司,脾胃受损,郁久化热,湿浊内停,炼液为痰,热浊津液,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4)素体阳盛;痤疮主要见于青壮年人群,素体阳气偏盛,易内蕴血热,气火偏旺,导致灼血成瘀,郁博于脉络、肌肤,发为痤疮。(5)冲任不调;血海失养,肝失疏泄,化火化热,血瘀气滞,上蒸于面,发于肌肤,则为痤疮[4]。

祖国医学也称为粉刺,肺风粉刺,皮损主要在其表面,而疾病根源在于内里,主要是风热之邪客于肺经,将经络阻滞引起气血郁滞,将颜面部肌肤组织而发病,因而治疗时应选择清热解毒祛风,凉血化瘀的药物,取耳穴肺、胃等能够疏泻肺胃的热,皮质下、肺门、降压沟再加上相应部位的穴位进行调整内分泌功能,同时应用放血疗法,用以活血消肿,疏通经络。中药枇杷清肺饮中的桑白皮、枇杷叶能够发挥清热宣肺作用,黄连、黄柏等发挥清热解毒作用。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红肿有脓疱,疼痛加皂刺、蒲公英,能够发挥消肿排脓作用;脾胃湿热者可加入生白术、生薏仁能够发挥除湿健脾作用,月经不调者可适当加入活血养血{经的药物,大便秘结者可加入大黄清肠通便;上述方法同时应用能够发挥湿热清、肺风除,淤积消而痤疮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莹.艾儒棣教授自拟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经验点滴[J].四川中医.2016,24(05):145-146.

[2]魏盛.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36(05):976-977.

[3]马天龙.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粉刺84例疗效显著[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23):182-183.

[4]许光仓,孔瑞龙.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48(07):276-277.

(收稿日期:2016-08-01)

上一篇:提升企业工会活力,发挥企业工会作用 下一篇: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