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治疗失眠63例

时间:2022-09-02 10:39:35

关键词:耳针;失眠;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50-01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入睡困难、睡眠浅而易惊醒、或时寐时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仍感倦怠乏力,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白天思睡。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WHO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失眠的困扰[1],笔者应用耳针治疗失眠6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3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或病房,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不寐[2]。男33例,女30例;年龄30~76岁,平均(53±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 a,平均(3±1.2)a。

2 治疗方法

磁珠贴压耳穴,主穴:神门、肾、交感、皮质下、脑、心。辨证属肝郁化火型加肝,肝阳;痰热内扰型加脾;阴虚火旺型加耳背心,耳背肾;心脾两虚型加脾;心虚胆怯型加胆。耳廓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金属探棒在有关穴区上找着最敏感点,用磁珠耳压贴,对准所选之穴贴上,轻轻按压,直至有肿胀酸痛即可。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5~6次,每次每穴位按压20次,3天后换另1侧耳穴磁珠贴压,3个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3]。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40例,占63.49%;显效12例,占19.05%;有效6例,占9.52%;无效5例,占7.94%;总有效率为92.06%。

4 典型病例

周某,女,56岁,退休工人,于2005年2月10日初诊。失眠1年,加重3个月。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表现为近3个月来夜间入睡困难,晚上10点上床,勉强入睡后于夜间1点钟左右醒来,且醒后入眠困难,伴多梦,心烦,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纳食无味,舌质淡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属心脾两虚型。治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宁心安神。选穴:神门、肾、交感、皮质下。脑、心、脾。耳廓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磁珠耳压贴,对准所选之穴贴上,轻轻按压,直至有肿胀酸痛即可。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5~6次,每次每穴位按压20次,3天后换另一只耳穴磁珠贴压,3个月为1个疗程,睡眠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

5 讨论

失眠是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而不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的一类病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长期服用镇静剂者甚至形成对该类药物的依赖性。

《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均循行分布于耳廓周围,耳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接。现代耳解剖上,三叉神经、枕小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耳大神经等在耳廓上都有分布,因此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现代生理学研究认为睡眠调节与大脑中的5-羟色胺递质,去甲肾上腺递质,某些激素,神经肽密切相关[4]。刺激耳穴并按压30 min后,患者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均明显降低,可使交感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5]。刺激耳穴还能使大脑分泌调节睡眠的激素、递质、神经肽等,并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不需要外源的镇静安眠药,也可使失眠患者恢复正常睡眠。因此现代研究从解剖和神经生理方面证实了耳压治疗失眠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Tayior DJ,Licchstein KL,Durrence HH.Insomnia-as ahealthrisk factor[J].Behav SleepMed,2003,1(4):227~247.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吴伟康,徐志伟.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8~173.

[5]吕建平.针刺耳穴对家兔骨电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2):39.

(收稿日期:2011-01-22)

上一篇:涌泉催乳胶囊的药效学筛选研究 下一篇:芪花降糖方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