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阅读教学进行到底

时间:2022-10-17 04:00:27

将创新阅读教学进行到底

摘要:《散步》文质兼美、蕴藉丰富。变通课文的叙述角度,以改写课文来促进学生换一种方式自主阅读,以此来创新阅读教学。此次教学活动,旨在巧借课文资源,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形成高效课堂自读课文教学的新策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导读促赏,进而在读写互动的过程中,带动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确是一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课前改写课文;课堂以写导读;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4-0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上的课文《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蕴藉丰富的自读课文,其作者莫怀戚先生在作品的选材上是颇具特色的。他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课文以“我”,一个中年父亲的角色为线索,把一家五口祖孙三代人的阳春丽日郊野散步的故事娓娓道来。课文的内容贴近生活,感情真挚美好。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琐事中,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漫湿了作者和读者的心田。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当代社会在建设文明家庭、和谐社会方面的可喜成就。笔者是一位中年教师,对《散步》中的“我”的人生感悟,自是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的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他们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地引导初一学生吟诵好这首5百余字的真善美的颂歌。

在单元教学中,本课的上一篇课文是《羚羊木雕》。在组织教学时,我发现:由于课文是以"我"(中小学生)的口吻叙述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度格外的高涨。课堂上,我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合作探讨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许多学生竟然是侃侃而谈。学生的发言有理有据而又条理清楚,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谓是水到渠成。课后反思一下:这堂课课堂效益的提高,是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的,而这又是与课文的学生视角的叙事分不开的。由此,我找到了教学《散步》的突破口:为什么不能变通一下《散步》的叙述角度,以改写课文来促进学生换一种方式自读课文,以写导读、促赏,创新阅读教学呢。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他们对散文知识的了解不多,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再加上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于是,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感受亲情,明白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个人承担自己的责任。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我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定位在了改写课文后的合作学习、深入探讨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品味其中的语言特点,体味其中的浓浓亲情,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主要步骤是:

1.课前预习指导。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散步》,以“我”(文中的小孩子)的身份,重新叙述这个祖孙三代的散步故事。习作要求再现课文中我与奶奶走大路走小路的意见分歧以及问题解决的情境。改写的文章细节要真实,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适当补充和创新。

2.课堂预习展示。学生改写课文的习作是他们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课堂学习的起始阶段质疑释难后,学生习作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交流习作,整体感知,逐步明晰了原文的基本故事:(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比较阅读,找寻差异。结合课件,听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讨论组组内交流,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很快发现自己的习作与原文相比,有的缺少了奶奶的描写,如(2节)奶奶年老体弱的交代;有的缺少了几段春色的景物描写;有的缺少了文中的父亲心理描写,增加了"我"的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等。这样看来,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呢。

4.师生研讨,探究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朗读相关出了问题的地方,研讨原文的"美",诸如为什么说课文时景美,言美,情更美的美文呢。学生通过习作与原文得失的比较,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主题思想的人性美,描写意境的诗意美,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的表达"等重难点内容,并当堂补充、修改了习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共同探究了不少具体问题,如: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中叙述角度是“我”好还是“父亲”好?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俨然成了散步的闲人、尊老爱幼的贤人、美文品鉴小专家。

这一节课,关于以读促写、创新阅读方面,我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更加坚定了一些观念。

第一,要坚持树立开放式的大阅读观念,上好阅读课,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体验、学习、感悟、借鉴的过程,我们应该强调体验中的启迪、感悟,强调妙读的智慧,这无疑是语文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在《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叶圣陶》中有这样的观点:"(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的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解放课本,上好阅读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大家从阅读的小胡同里走出来,把阅读理念的触角伸向教学的四面八方,形成开放式的阅读新理念,新氛围,新环境。

第二,课前预习中的以写促读,以写带读,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处于“愤”“悱”状态是最有效的学习时机,阅读能力是一种理解、吸收的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要在理解、吸收之后还要表现、创造。相对于读,写是更高一个层级的能力,写最能体现学生个性与创造力。所以,读得好的人未必写得好,而写得好的人往往读得精、读得好。当学生处于写的要求和状态时,读就成了写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用好课文,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在读写训练的互动过程中,带动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三,课堂教学中的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作文目的的驱使下,学生会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精华也会成为一种活性的东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这样阅读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目的就更容易达到。在这节《散步》的自读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写自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朗读、圈画、比较,通过小组讨论、揣摩鉴赏等方法,我们体会了课文浓浓的亲情及其巧妙的表达,顺利地达成了相关教学目标。这样"以读促写、创新阅读",达到了以下三个目的:1.调动语言积累,活用课文及课外有关资料的再创造。 2.深入理解课文,既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测过程,也是其阅读鉴赏能力的训练提高的过程。 3.满足了学生自主表达的内在需求与情感陶冶。这样"以读促写、创新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还能使学生学会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自觉地积累词句,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并从中领悟写法。

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管中窥豹,我的教学实践,不也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吗?以读促写,以读写促听说,重点突破,全面开花,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方法,更是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

上一篇:激发质疑热情,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下一篇: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